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治未病》后记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2-10-2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科学的春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在民众中已深入人心。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在自己的岗位上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是“专”的表现,同时也应该视为“红”的表现。
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的我,二十岁出头,是一名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新兵,对知识的渴求与传播科学的欲望一样强烈。我参加工作时的工资是34.5元,有很大一部分被我用于订阅报刊。后来,知识分子的待遇有所提高,每人每月多出了5元的书报费,绝大多数的党政干部都把这5元钱用于补贴家庭日常生活开销,而像我真正用于购买书刊阅读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我爱好学习是有志趣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和实践服务能力,这是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一面。还有一个就是出于文学写作的需要,必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个则只能像一位地下工作者,不能让医院们的同行知道,我的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靠自考毕业的。否则,一顶“不务正业”的帽子戴到头上,在那年头,就能让我消受一辈子。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9年北京学潮之后,有十多年时间,我几乎没有写出太多的纯文学作品发表,而是致力于农村卫生科普的写作,越写越顺畅,越来越多的发表和获奖,又激起了我更大的写作热情。我的这些写给农民朋友们看的卫生科普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个由头,这个由头就是我们医院日常诊疗活动中常见的一些实际问题,病人遇到的一些困惑,它是我科普作品中最鲜活、独一无二的一部分,也是我这篇科普文章产生的背景。为了获得更多的写作由头,我会经常去楚雄州人民医院的诊室看医生怎么看病下药,分析医生的诊断思路,评估自己的医疗水平。每当我获悉一个新闻由头,我就会立马写就一篇科普文章,以最快的时间寄往报社。在写这些科普文章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心中充满激情与自豪。因此,写科普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可以说,我的科普写作非常快乐。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今,我对有些报刊编辑非常不满的是,在发表我的一些科普作品的时候,他们有时会把我写这篇科普的由头删掉,只发表说理与阐释部分,这是查找资料后谁都能写的。在他们想来,把科学道理说清楚了就可以了,已达到普及知识的目的,那开篇的故事可有可无,还占据他宝贵的版面。但这是不严谨的,是对作者的极不尊重,也削弱了科普的趣味性和宣传效果。他哪里知道,我为获取一个好的写作由头,在日常工作中所做出的观察、思考和努力。如果没有这个由头,我不会平白无故去写这么一篇科普文章。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楚雄州吕合煤矿职工医院,我从事临床检验之余,兼搞了二十多年的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获得的写作由头最多,这就是这本书中收集的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科普文章较多的一个原因。生动活泼的大众健康教育,这也可以说是我防保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得不比任何一个人差,还很有成就感。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这些科普文章,取材于日常生活,发表范围十分广泛,并不仅局限于云南。当年,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报我都投过稿,除西藏、内蒙古外,都发表过我的科普作品。专业报纸上过国家级的有《健康报》《科技日报》《中国医药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记得还有一篇上过《云南电视台》由夏兵主持的“百页窗”栏目。八十年代,一张《云南科技报》,发行量六十多万份。在那偏僻边远、信息闭塞的山区农村,一篇科普文章,不知给多少人带来了智慧的光芒,解决了多少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大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提高了广大农民朋友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孙中山、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冰心……弃医从文或从政,想拯救国家、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这一生从文不弃医。作为一名写作者,相比较而言,在民众中普及科学知识,比写文学作品多一些自由,可以讲一些真话、实话,错误的可以争鸣,伪科学可以揭露其真相。科学可以提高国民的素养和生活质量,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若要救国,这不是科学的主要功能,但我们可以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病先防,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古人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如此说来,到我退休,在医院干了四十年检验,全部是治已病,我们所有在医院给人治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都是下医。但想想我与医院里的大多数医生还是有差别的,35年间,工作之余,我比他们多干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科普写作,发表的1200余篇医学科普文章,全部是治未病。思量再三,就把我的这本书名定为《治未病》,只可惜大部分文章如今已找不回来了。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读书的时候,有过将来要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豪言壮语。但这二十多年来我很悲观,改革降低了我心中的希望值,想着能自食其力,不要成为社会负担(下岗失业)就可以了。其实,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尽管处境卑微,我都没忘初心,力所能及,不忘当年回报人民养育之恩的想法。一名医生,只有在大医院里,你才有可能成为名医。但作为一名写作者,小地方并不影响你成为一名作家。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防病窗口前移!近几年来,政府把公共卫生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治未病的呼声越来越被众人所认识,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已纳入日常管理。当有一天,我们所有医院的门诊病人、住院病人一年比一年下降的时候,就能说明,我们的民众身体很健康,人们所承受的病痛折磨在减少,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升。而不是今天医院院长们津津乐道的今年医疗收入增加多少多少。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已是网络时代,人们查个资料很方便,但不见得我们就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有一研究生育儿,使用纯净水,结果三岁多还不会走路,智力也出现严重问题。人们的生活是富裕了,但当我看到那些年轻的父母一天到晚只会给孩子喂进口奶粉就直摇头。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非聪明之人,甚至某些方面很愚钝。三十五年的真诚努力与坚守,上帝也会感动,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三十五年前,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是多么的落后和无助,民众在疾病面前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觉到,人生有意义,做一个写作的有心人、科普的有心人、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幸福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0l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11月编辑于家豪小区)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