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冯利:由故宫雪景想起梁思成

作者:巴胡冯利(彝族) 发布时间:2021-11-10 原出处:时空园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11月6日下午到7日下午,华北下了整整24小时的大雪,北京人顿时坏了,手舞足蹈,人人在手机上刷屏北京雪景,其中最美照片当属故宫雪景,尤其故宫博物院晒出的一组照片,雪落屋檐,雪落宫门,惊艳中国风,美得绝世独立,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红墙黄瓦,冰帘悬挂,玉宇琼楼,银装素裹,分外肃穆。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36553681461651.png1636553696930936.pngimage.pngade.jpgimage.pngimage.png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从1977年考上大学到北京,读书、工作、定居,去故宫的次数无法计算。我和故宫是有缘分的,上世纪90年代,因工作之需,经常去故宫博物院找熟人聊天,踏足了许多未对游人开放的地方。我以为,故宫有三宝:建筑、藏品、学问家与学问。每种宝都是巨库,蕴含多彩内涵,第三个宝对我最具吸引力。我在故宫博物院拜访过陈娟娟、王世襄、朱家溍、杨新等老先生(先生们均已作古,每位大先生去世都让我惆怅唏嘘,他们的个体离世,带走了他们满腹的中国文化学问,让人痛感是中华文化整体传承的损失,也是我个人的损失,和他们聊天是一种享受一种滋养,世间再无他们可去请教);尤其与专攻故宫家具研究的胡德生反复见面,商讨古代家具研究书稿事宜,每次都在故宫食堂蹭饭(胡先生现已是当今明清古典家具的权威专家);还因为好友拍电影选景去看过当时藏在深宫未开放的畅音阁大戏台,置身幽闭寂静了百年的皇宫戏院,想象自己坐在老佛爷皇帝后妃中间一起看大戏,耳畔有隐隐锣鼓声……。故宫是你去百次、千次、万次,依然感动依然有念想的地方。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ad.jpg2adsed.jpg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京是最令当代国际建筑师羡慕的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给了多少建筑设计师青史留名的机会,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造型各异。环顾四城,任凭当代建筑师们怎么绞尽脑汁,标新立异,无法超越的最美建筑永远是古老的紫禁城,那是北京建筑的永恒之魂。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好啊,对称性的宏大结构、大庭院、月台、飞檐、高门大柱、宫殿楼阁,本意是为了烘托皇帝之威,却有超越时空的美,打动所有到访人,从任何角度看,故宫都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有一眼千年的历史穿越感。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故宫,始建于明,完成于清,六百年建造沧桑,是中国古典建筑史的终点,也是中国建筑史学家梁思成事业启航的福地。在中国古文明物象中,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流动的音乐,是璀璨的星,不乏煌煌宫阙殿宇,可却从来不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高尚学问,而是手艺,是达官显贵儒生们不屑的下里巴人手作活。在中国尚无“建筑学”这门学科时,接受了西方建筑学教育的青年梁思成就认为:中国自有伟大的建筑学体系,有自己发展的历史轨迹。建筑在中国,由行业手艺上升为科学学问,上升为建筑史学科,是梁思成这代建筑学者群体的功劳,梁思成是其中最重要推手。1931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不久营造学社搬家至天安门内西朝房为社址,在紫禁城建筑里办公,与故宫近在咫尺,梁思成和同仁们即刻把目光投向故宫,近水楼台观月,由此与故宫建筑保护和研究结下不解之缘。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32年,故宫博物院邀请邻居中国营造学社对故宫建筑群进行实地调查,其间,梁思成主持了营造学社对故宫文渊阁、景山五亭等建筑的修复,在工程中测绘、修复、研究故宫建筑。当时故宫里还有几位皇宫老匠人留守,在他们的帮助下,梁思成读懂了生僻难懂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一书(满是古建行话),逐渐摸清故宫清代建筑的营造奥秘,于1932年完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并于1934年出版(该书绪论由时年不到30岁的林徽因执笔,笔者读之心生景仰,佩服之至,是一篇具有世界学术水平的建筑学美文,想来当年一大票中国顶尖知识精英聚在她家客厅,绝不是因为她的诗性,而是她的学术素养和思想智慧,她不是一般的才女,她是塔尖上的明珠)。该书填补了中国建筑学的学术空白,详述了清代官式建筑(故宫建筑)的平面布局、斗栱形制、大木构架、外檐装修、内檐装修、台基墙壁、屋顶、殿式彩画、框栏、格扇、门窗、天花……等等所有细节的做法、构件名称以及功用,并附有故宫营造则例图版,配有20多幅现代工程绘图和80多张实物照片,被誉为中国建筑史学界和古建修缮专业的指导范本,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建筑学的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感谢北京市古建研究所的几位老师傅,在上世纪80年代屡屡向我这个古建白丁而颇有兴趣的外行提及此书价值,但多年后我才看到该书影印本)。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岁的梁思成首次用现代建筑理论与方法调查测绘故宫建筑,为保护这一庞大文化遗产作出了功德无量的历史贡献。他把故宫作为中国古典顶级建筑的最佳样本,以故宫为核心案例剖析清代建筑,故宫成为他研究中国建筑样式学、古典建筑美学的起点,无疑是解读中国古代经典建筑技法的绝佳路径,为他日后撰写名著《中国建筑史》奠定了坚实基础。1937年,因卢沟桥事件日本侵华,中国营造社南迁。抗战结束后及至解放后,梁先生一直未停顿对故宫建筑的研究和关注,他是最早用现代科学眼光看懂故宫建筑的人,他懂故宫的美,懂故宫的建筑奥妙,他在《中国建筑史》中说: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存清代建筑物,最伟大者莫如北京故宫。”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宫规模虽肇自明代,然现存各殿宇,则多数为清代所建。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全局之平面布置论,清宫及北京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其布局尤为谨严,为天下无双之壮观。”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宫建筑之所予人印象最深处,在其一贯之雄伟气魄,在其毫不畏惧之单调。”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紫禁城中万数千间,凡目之所及,莫不如是,整齐严肃,气象雄伟,为世上任何一组建筑所不及。”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故宫在梁思成的眼中气象雄伟,绝美,在我们任何人眼中也是如此,颂赞故宫建筑之美的文章车载斗量,人们依然持续不断地赞美它,地老天荒此情不泯。美是它的外在表现,梁思成、林徽因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对故宫建筑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的梳理,发现了中国古建独特的木造结构方法,发现此结构方法最主要的奥秘就在构架之应用。林徽因在《清式营造则例》的绪论中说: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始终保留着三个基本要素:台基部分,柱梁或木造部分,及屋顶部分。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他系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屋顶部分。但在技艺上,经过最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却是支承那屋顶的柱梁部分,也就是那全部木造的骨架。这全部木造的结构法,也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关键所在。”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

梁思成手绘图

image.png

梁思成手绘图

故宫金碧辉煌,琼台玉宇,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庭院式组群布局,散发着左右对称和形体变化的均衡美。故宫建筑具备中国传统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适用、坚固、美观。但它还额外有一个重要的超常目标:必须彰显皇威,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整体设计上,故宫设计师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宏伟大整体,有内廷和外廷之分,在功能上符合帝制森严的等级制度。重要大殿全设在中轴线上,有中、东、西三路,供不同等级人使用,两边略低的阁屋庭院烘托中路殿宇的显赫。又如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在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最高的建筑物,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和阶梯,文武百官来朝者在故宫大门外下轿下马步行而入,穿过肃穆的广大庭院,拾阶而上到屋宽顶高的庄严太和殿,皇帝高坐龙椅,让来者望而生畏,人到皇帝面前腿都软了,建筑的威严高低设计,绝对灭煞来朝者的傲气。用建筑形式把等级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盛威烘托到极致,把等级与艺术完美统一,故宫设计者是为皇权服务的世界级建筑家翘楚。正是那些杰出的故宫设计者和建设者们,集中国顶尖建筑技法之大成以体现帝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无意中为梁思成们留下了追溯中国古代建筑奥秘的文化精要遗产。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因为故宫博物院一组极致雪景图,让我想起故宫,想起梁先生之于故宫,想起梁先生的学问。金无赤足,梁先生并非完人,但我对梁先生的学术人生充满敬意,不是因为坊间的各种吹捧书写,而是因为读了他的文字,看了他的著述和绘图;是因为他对学术的专注和严谨,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所具有的世界级专家学养;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功若丘山的贡献;是因为他融汇中西建筑教育理念为中国开创了一门新学科,是中国建筑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因为他对中国建筑历史有不同寻常的认知,第一个把中国伟大的建筑历史梳理成系统学问推介给世界,令世界刮目相看;是因为他在动荡年代开启、主持、参与中国各地古建古迹的调查、保护修缮工程;是因为他提出的“整旧如旧”的保护修缮理念,成为此后中国文保界长期遵循的范本和原则;是因为他不仅为调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筚路蓝缕,还思考城市的现代规划,尤其为新首都的规划建设殚精竭虑,他在1950年与陈占祥共同拟写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主张把新的中央行政区建在北京旧城以西,避免对北京古建筑伤筋动骨,整体保护古城,以防单一中心城市弊病以及大规模旧城改造带来的负担和破坏,非常痛心的是,主管部门没采纳“梁陈方案”,北京后来的现实,悲剧性地一一印证他们二人高瞻远瞩建议的正确,令人有锥心刺骨之痛;更是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大肆拆毁古城墙古建筑时,为了保护北京古城,他四处上书,八方奔走呼吁,竭尽所能,屡败屡战,最后杜鹃滴血地发出那句惊世悲叹:“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好友庆姐介绍,结识了梁思成之子梁从诫先生。梁从诫曾带我们一行朋友到香山植物园里梁氏家族墓园去拜谒他的先辈。看见墓园里有梁家亲人几座坟墓,独不见梁思成、林徽因的墓,问之方知两位先生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因为两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被安葬在革命公墓,那是一种至高荣誉。我当时只知道梁启超之于中国近代的伟大,对梁思成之于中国建筑学史的伟大了解不深,所以对梁家先辈的拜谒对象是梁启超先生。今天,如果站在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墓前,我会放上故宫博物院拍摄的这几张冬日雪景图以作祭品,向两位先生深深鞠躬,表达最崇高敬意!!!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a23.jpgbaa.jpgeaedd.jpgeaea.jpgwk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尤其感谢故宫博物院7号立冬日推出的一组故宫雪景,让我心动而感动,正是这组照片激起我提笔写此文,向故宫博物院和摄影师致谢!致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