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松毛上的图腾

作者:虎三 发布时间:2020-02-02 原出处:文艺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我是云南人,家乡人把云南松树上绿油油的松针叫做松毛。
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滇中楚雄,松毛是彝家人心中的图腾。逢年过节,彝家人总少不了用青松毛来装点节日的气氛,打扮万古长青的生活。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人过年,垫青松毛必不可少。每年进入腊月,家家忙着杀年猪、酿米酒、舂糍粑、做豆腐、粉墙刷门、买门神对联、购置年货,过年的味道就随之蔓延开来。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过腊月二十头,离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采青松毛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放假回家的娃娃身上。我们相互邀约,三五成群,穿上羊皮袄,背着一大一小两只竹篮,“叽叽喳喳”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到了山上,我们如一群觅食的羊,选择的是那些低矮蓬松抬手可采的“爬地松”,各自寻找着自己的目标,拽下松枝,拔猪鬃似的一把捏紧,倒立使劲,“嚓”的一声,青幽幽的松毛到手,一边采,一边往身后的篮里扔。在不知不觉的说笑声中,在你追我赶的采松毛“嚓——嚓”声中,背上的竹篮开始沉重起来,头皮发麻,不得不卸下靠在树脚,用另外那只小竹篮继续采,一趟又一趟来回倒在未装满的大竹篮里。一会儿工夫,松毛采满,仍不甘心,还要用脚踩实。然后再把小竹篮采满,倒立过来,用绳索篮口对篮口拴稳,上好“刹头”,背着幽香的松毛,咂着香甜的“松毛蜜”,满载而归。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家家堂屋里都撒上了一层厚厚的青松毛,松毛上面摆上饭菜,就成了彝家的“松毛席”。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忙碌奔波归巢的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软软的松毛上,开始吃年夜饭,欢欢喜喜过年了。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顿时,浆白的墙,刷红的门窗,贴好的对联,燃响的爆竹,喷香的饭菜,再加上青松毛散发出的清幽香味,年的气息就变得特别浓。彝家汉子的酒喝了一碗又一碗,彝家女人忙前忙后,把凉了的菜热了一遍又一遍,侃不完的白话,喝不够的酒,还要放开嗓门猜拳。娃娃们也自有乐趣,摔跤、立跟斗、骑大马、扭松毛虫、编松毛螃蟹,各寻其乐。大人孩子,老幼妇孺都默守“大年三十不骂人、不说不吉利话”的风俗,自由自在地玩耍,一直要到院里的篝火燃起来,开心的左脚歌舞跳起来,人们才离开“松毛席”,打歌跳舞,欢度春节。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的年过得很漫长,你来我往走亲戚,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青松毛也一直垫到正月十五,干了再反复去山上采回家,一层一层地铺上,每天吃饭时都必须撒青松毛,松毛就是最好的饭桌,最好的草墩。若遇正月间亲戚来得多,晚上睡觉时床铺不够用,在松毛上铺开草席、棉毯、床单,就成了临时软乎乎的“松毛铺”。正月十六那天,家家都会点燃香火,连同撕下的封门纸一起,把堂屋里的青松毛打扫干净,送出家门,晒干后用来垫畜厩,或是用来引火做饭,或是用来烧要播种的洋芋地、苗床地,开始料理来年的春耕生产。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松毛也是彝家人结婚办喜事必不可少的“绿地毯”。不论是谁家,只要有男婚女嫁的喜事,家家都要上山采些青松毛,撒在大门口,撒在院子里,仿佛是今天城市人举办婚礼搭“T台秀”一样。新媳妇娶进门,红红绿绿的队伍,在两个高举着火把的金童玉女引领下,沿着绿茵茵的松毛,伴随着悠扬的唢呐和“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迎进院子、迎进家。有的人家不用桌子、板凳,就直接在松毛铺的“绿地毯”上摆开宴席,行云流水般一巡一巡地招待客人。即便现在条件好了,不缺桌子、凳子,同样也少不了要在院子里撒上青松毛。尤其是晚宴之后,主人家就会在院心烧起篝火,让前来的亲戚朋友跳“左脚舞”。顿时,淙淙的琴弦弹起来,清脆的二胡拉起来,高亢的调子吼起来,圆圆的舞圈转起来,通宵达旦在松毛上踏歌起舞,直到“阿哥跳烂千层底,阿妹跳烂绣花鞋,跳起黄灰做得药,鸡叫三遍再离开”。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人不论是给满月的孩子办“祝米酒”,还是给老人拜高寿,或是建盖新房子入宅、杀年猪,只要有喜庆的日子,都少不了要垫青松毛,用“松毛席”招待客人。甚至就连办丧事,也要用青松毛铺在死者的棺材旁,让亲人跪在松毛上哭诉,悼念亲人。每年清明节上坟也如此,都要在逝者的坟前撒上一层青松毛,献上茶酒肉,叩拜九泉之下的先辈,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清清爽爽。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人为什么对青松毛情有独钟?传说先秦时期,彝族部落的头人俚濮与另一个部落的头人因捍卫地盘争斗,由于寡不敌众败下阵来,他却不甘失败,发誓要做一棵傲雪风霜的青松,百折不挠捍卫自己的家园。因此,崇拜松树骨气的彝家人与松毛结下了不解之缘,垫青松毛的风俗代代相传。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今的老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砖木瓦房,墙上抹的不再是白泥,而是石灰、仿瓷涂料。门窗上刷的不再是紫土,而是油漆。院子、厦坎、堂屋不再是鸡刨猪拱的土灰窝,而是沙石水泥浇筑的混凝土地板。可是,彝家人那种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垫青松毛,祈求清洁平安的风俗,却不因社会的进步而遗弃,一直年复一年地沿袭着。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下,“松毛席”已从乡村复制到城市。彝人古镇街头,经常可以看见人优哉游哉地坐在不少小吃摊前,在烧烤的铁架上放一层青松毛,再放上臭豆腐烘烤,烤熟的“松毛豆腐”被松毛夺去臭味,又香又嫩,细腻爽口。尤其是每年“火把节”、“彝族年”期间,随处都可见到青松毛闪亮登场。地上撒一层绿油油的松毛,吹响过山号,唱起敬酒歌,跳起彝族舞蹈,喝“拦门酒”,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好友,成为千里彝山扮靓节日的一道美丽风景。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文艺报》   作者:虎三mj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