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嘎铁柱:一盏煤油灯_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 云南彝学会 四川彝学会 贵州彝学会 广西彝学会
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散文 | 木嘎铁柱:一盏煤油灯

作者:木嘎铁柱 发布时间:2020-01-14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正是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未普及用电,一盏煤油灯便是当时普通农家的必备照明工具。从一盏煤油灯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无数嬗变。
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我们用的煤油灯都是自己改做的。拿一根用完的牙膏把皮剪开理平,裹成小管,穿上几根棉线便成了灯芯;找来平时用完的墨水瓶或是装药的玻璃瓶,在瓶盖上钻个眼,把灯管插上,瓶里灌上煤油,盖好盖子,等灯芯喝足煤油,划根火柴点上就可以照明了。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一盏光亮,便是全家人夜里的温暖和希望。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点上煤油灯,虽灯光蒙蒙,不明亮,却能在灯光下做很多的农活。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些年,阿妈就在灯下为我们兄妹缝缝补补,有时穿针引线需要凑到灯跟前才能看清针眼。这时,阿妈总是让我穿针,说是小孩子眼尖,我也很乐意去做。小时候仿佛觉得阿妈总是有做不完的针线活,我们兄妹5个,我最小,哥哥姐姐的衣服,阿妈总是缝缝补补,姐姐穿小了妹妹穿,哥哥穿小了才轮到我。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兄妹围在火塘边,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写字;偶尔也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记的那时每天晚上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撮玉米,从楼上把成捆的玉米棒子背下来,倒至簸箕里,把玉米粒从玉米棒子上撮下来,两个人一组撮一簸箕,一晚上一家人就要撮一二百斤,每次都会把我们稚嫩的小手磨的通红。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事做时我们也会打打闹闹,叽叽喳喳,煤油灯微弱的光,轻轻柔柔照在一家人的脸颊上,一屋子的欢笑。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邻村有一个家境好的同学,家里有一个有玻璃灯罩的煤油台灯,他家的油灯又亮又时尚,还不担心被风吹灭和煤烟熏。除此外更令我们羡慕的还有一盏马灯,用铁制成的,中间有一个圆圆的玻璃罩,底座是盛油的,全封闭,油不滴漏。马灯中间是一块玻璃罩,灯头为通气孔,灯座处有一个可以调节灯芯火焰大小的旋钮,可以防风、灯光又亮;外面还有一根铁丝提手,晚上出门还可以随身携带。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家的这一照明装备,当时看来那可是灯界的土豪配置,简直把我们小伙伴自制的玻璃瓶煤油灯甩掉几条街。而他家基本成了我们小伙伴聚集地,有多少次相约来到他家围在油灯旁看书、写字、讲故事,脸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煤油都是计划供应的,每家都有一本购油本,上面写有明确的详细地址、户主、人口数量和供油标准,自己掏钱凭油本到乡供销社购买。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供销社离家约20公里。在我眼中那时在供销社上班的都是国家干部。记得供销社卖油的是一个小老头,瘦瘦的黑黑的,不善言语,常年戴一顶鸭舌帽,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服,左胸口袋上始终看见别上一支黑色的钢笔。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次递上购油本和油桶,他都会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掏出眼镜,挂在鼻梁上,拉开抽屉取出印泥,在购油本上对应的月份盖上“已购”印章,再从上衣口袋取下钢笔签上名字。之后,慢条斯理地打开油罐,用一根长长的竹杆“佟、佟、佟”的把油抽到旁边的小铁桶里,再把油一斤一斤地倒进我那黑乎乎的塑料油桶。然后手指在算盘上“噼哩啪啦”一通,报出油价。有时买了油后还能剩下几毛钱,就可以买到四五块糖,剥一个含在嘴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那份甜蜜、那份幸福,现在好像再也没有过。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初中后,来到离家很远的乡级中学,教室屋顶挂的是长长的日光灯,学校喇叭里放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港台歌曲,每天晚上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上晚自习,再想想家中那灰蒙蒙的煤油灯,感觉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我离家参军,到遥远的地方服役。再后来,农村大力实施“三通”工程,栽上电线杆,牵上电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家用电器也一件件走入寻常百姓人家。油灯也就退出“江湖”成为历史,但儿时的欢乐,以及快乐背后的酸楚,却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昏暗的煤油灯到明亮的白炽灯,到经济实用的节能灯,再到现代时尚的新型灯具,灯的快速发展和演变清晰地透射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彝村彝寨的巨变。每当晚上出来散步时,眼望满大街闪烁的霓虹灯、多彩的景观灯……不禁为绚丽灯光带来的美丽景致而赞叹,更感受到如今生活的无比幸福。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忆往昔一盏油灯风雨飘摇,看如今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从当年打着火把夜行的心酸,被煤油灯熏黑脸庞的狼狈,到如今驾驶汽车、乘坐飞机出行的便利;从漂洋过海的环球旅行到任君遨行的网游。回望这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画卷,重温这40余年的辛酸与喜悦,靠的是党的英明政策和正确领导,靠的是党和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靠的是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创业实践。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放飞梦想,笑看世界,乐对人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来源于《凉山日报》   作者:木嘎铁柱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t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