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风格奇异的老人舞

作者:张泽武 发布时间:2011-01-23 原出处:楚雄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彝族人根据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为背景,把彝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了农耕、生产、礼仪、习俗、伦理道德、宗教、历法等内容,与特定的表演时间、环境、仪式、服饰、乐器等共同以符号的功能与象征意义展示出民族精神及其与世界万物造化的关系,在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中娱悦出风格奇异的舞蹈样式。牟定凤屯腊湾地区的老人舞,不论是从它追求舞蹈样式的丰富、色彩的奇丽还是风情的异趣,都堪称民族风情中的一朵艺术奇葩。U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凤屯的彝族属于“俚颇”支系。“玛咕”,从字面上看,很有彝族语音的味道。“玛咕舞”的意思就是彝族老人跳的舞,“玛咕舞”被称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玛咕舞”整套动作有24跺脚,整个活动不仅程序严格、组织有序、形式完整,而且角色分工明确、叙事情节清晰,充满原始的宗教和日常劳作的气息。U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玛咕舞”的主要乐器是三虎,曲调低沉哀怨,如泣如诉,真挚而恳切,包含着忧怨的甜蜜,悲伤的美。妙言难状。跳玛咕舞时,男的每人手持一架三虎,虎筒别在腰部,左手的五个手指铿锵有力地滑动弦绳,右手轻柔缓至地拉弓,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再配上灵活多样的步伐,民族韵味极其浓厚。U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玛咕舞”在凤屯腊湾地区的彝族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礼仪。如今的“玛咕舞”只有在特定的表演时间和吉庆礼仪、喜事场合才能看到。跳“玛咕舞”时人数可多可少,花样变化无穷,千姿百态。也可单独“雁阵”起舞。“玛咕舞”的动作幅度上男女以轻盈灵巧为主,基本舞步有直脚、甩脚、踮脚、跺脚、踏脚、提脚、赶脚、合脚等。还有配合身段的特殊动作如串花、翻身等。其舞蹈语言诠释的是妇女的勤奋、善良和聪慧、热情。男的则以粗犷威武为主。展现的是狩猎、劳动、图腾的崇拜,还有彝族武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精神。“玛咕舞”独特的艺术情调,是跟凤屯腊湾地区彝族的社会历史境遇分不开的。在旧社会,凤屯腊湾地区彝族群众备受封建土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和剥削,啼饥嚎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玛咕舞”艺术深沉的韵味中,很多是凝结在彝族人民心灵深处的不幸和愤怨的心声。从历史的总体情况看,凤屯腊湾地区的彝族青年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但婚姻嫁娶却不一定自由。每每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权势所强行。多数在襁褓里就订了“娃娃亲”。有时为了生活所迫,依附权贵,包办买卖婚姻越演越烈,婚姻变成商品交易。彝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尤其低下,备受政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的多重压迫和奴役,生活很苦,处境极为不幸。以前彝族的“抢亲”风俗,就是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得到心爱美丽的姑娘,不惜动用武力,族人之间的争斗。而那种所谓的“抢亲”风俗,败坏了民族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亵渎了爱情的灵魂。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束了苦难的生活,获得了彻底的翻身,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一系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婚姻恋爱再也不受任何形式的羁绊。在“玛咕舞”的艺术形式中,婚姻爱情的韵味篇幅较长,用抒情叙事的方法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有时充满着难言的苦衷,有时又折射出彝家人对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在后半部的“玛咕舞”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曲调和内容又变得清新明快起来,成为歌颂党、歌颂新生活的重要形式。U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玛咕舞”的内涵丰富,审美情场浓厚,其方位变化、动作难度、身法、步法和移动变换,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要领才能掌握得了。久而久之,凤屯地区跳老人舞的队伍便形成了相对的稳定性。为了让老人舞这种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长期保留并传承下去,2006年,牟定县政府在腊湾举办了一期老人舞培训班,历时22天,共培训来自腊湾村委会下属的自然村中有一定跳老人舞基础的26名舞蹈苗子,并给他们颁发了合格证书。如今,凤屯腊湾地区的这种原生态的民族舞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熟悉。在牟定县举办的首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上,老人舞大放异彩。如今,海内外一些电视台、作家、画家等一些艺术家经常到凤屯腊湾地区采风,去领略彝族老人舞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深沉的民族韵味。  U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人舞,彝族民族风情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U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