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梁刚:太阳落山的地方是故乡

作者:梁刚 发布时间:2010-10-15 原出处:红河文联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家马原说,我是一个叫马原的汉人。沿用他的话,我是一个叫梁刚的汉人。但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我所在的弥勒县有50多万人,其中百分之四十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我栖身的县城离最近的彝寨只有十多里。在我居住的小屋,通过向西的窗口,一抬头,就能清晰地看到彝山的一部分。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时候,山上的彝家女人常背柴到我们村卖。做完交易,她们会从一个麻布袋里掏出玉米疙瘩,向买主要一点米汤泡了,随便蹲在地上,吃得有滋有味。记得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把柴卖给我家,当她掏出玉米疙瘩时,我母亲不但盛给她热腾腾的米汤,还给她好大一块豆腐下饭。那天,我家有客人,要不豆腐一般是吃不到的。那女人埋头就吃,连个谢字都没说。母亲不以为意,倒是邻居说她不识人敬。秋天,这女人又背柴来了,她卖了柴到我家来,送了我家一大袋核桃。母亲要给她钱,她胀红了脸,摆着手飞快地走了。端午节前后,彝家男人人挑马驮着桃子或梨来村里卖,人们一拥而上,说尝了味道好再买,我们孩子口袋里没有一分钱,照样混在大人中“尝”,三五个不在话下,卖桃人毫不在意,豪爽地说生吃的东西不讲究,吃完了山上还有。这是彝族同胞给我少年留下的印象。十四五岁,我因家庭贫困辍学了,到离一个彝寨不到五公里的公社畜牧场放牛牧马,三十多人的畜牧场有三分之一是彝族,他们的乐观、风趣和纯朴给我加深了对这个民族的认识。我这部小说中描写的“黄连蜜”的情节,就取自于那段岁月的生活。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我考入县上的报社,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时常在彝山出没,把一行行坚实的足印写在长长短短的山径上,有好几个彝寨把我视作他们寨子的人,比如我的同事普佳勇所在的巡检司镇龙树村。在睡梦中,我常会真切地听到彝山的声音:水流动的声音,小鸟鸣叫的声音,小牛吮吸乳汁的声音,风吹动树叶的声音,人们的欢笑声、哭喊声,打麦场上的连枷声,母亲的叫喊儿女回家吃饭的长唤声……它们从五谷六畜、从草垛麦堆、从水与土、从柴烟与花朵之间,穿厚厚薄薄的时光,如此清晰、亲切地到达我的耳边。在这些声音中,我从梦境中醒来,睁开眼,再也无法入睡。我打开电脑,把我对彝山的记忆,把我对彝山的感情,一古脑儿变成一行行文字。我深信,彝山上有一种博大的力量、一种弥久历新的大美不会消失,即便经过了遥远的传递也还会存在,一如母亲的呼唤。深流无声,大美于斯。从我开始练习写作至今二十余年来,我的写作一直是面向大地的写作。我以彝山的人事为题材,写下了数十篇散文,还频频获奖,请允许我引录其中的一篇:《阿细跳月》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读小学的我,跟随作为区工作队员的父亲到弥勒县五百里彝山“蹲点”。到大队报到时,一位姓毕的大队领导送给父亲一把大三弦。父亲说:“我不会弹啊。”老毕说,“带上它,有大用。”盛情难却,父亲接过大三弦往肩上一挎,带着我上路了。到了一个小村村口,几十条狗吠叫着向我们扑来,我们转身就跑。一转眼,狗群窜到我们脚后跟。一位身披羊皮在山上牧马的老人见状大叫:"快弹大三弦!"情急之中,父亲把三弦弹得如风暴。奇迹出现了:几十条狗闻声止住了步子,摇起了尾巴。在狗群的前呼后拥下,我们进了村……很快我便知道:大三弦是彝族舞蹈“阿细跳月”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具。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自古以来,阿细跳月只是作为彝族阿细人表达喜悦、欢庆节日、丰收、青年们谈情说爱的一种歌舞形式。但一如真正的美,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失色。她有意无意之间就跳出了她的故乡,那红土堆积的大起大落的山岗,自信地走向辉煌与浩大的舞台,且名扬中外:首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南……世博盛会、央视春节晚会,都回响着她铿锵的旋律,都跳动着她激越的舞步。阿细跳月舞曲被美国列为世界十大民族金曲,传唱不衰。二00八年,阿细跳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很少人知,这些演员全是来自于山区的青年农民。在演出前不久,他们还在山地里忙活呢。有活动时,他们才放下手中的牧鞭或从田地里拔出一双泥腿,招之即来,来之即舞。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又称阿细跳乐。因彝族群众相聚于月下舞蹈而得名。表现运动是天才的选择。相传它源于劳动。在刀耕火种的远古岁月,烧过的灌木树桩容易烫伤人的脚掌,人们播种时常不由自主地跳起跳落,这凌乱无序而又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舞蹈形态,被智慧的彝族人民卓越地捕捉到了,演化、升华成为传世之舞。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位弥勒人,看着她我一天天长大。多年来,我奔走在造化她的摇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彝族同胞居住的八百里西山,留心探究着孕育出她的这一方水土。这里的水土,这里的气候,这里酷烈而多彩的生活,无不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庄严和伟大。跳月与这个民族,是和烈酒、火塘、玉米疙瘩饭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说着同一种语言的彝人,山地劳动中的审美光芒丰富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想唱想跳。宛若天意,阿细跳月应运而生了,于是,最纯朴和古老的民族创造了似乎是抽象形式的舞蹈,并一直传承下来,像一条有生命的河流,始终紧连着自己的源头,再长的时光,也无法磨损她美丽的容颜。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姓毕的阿细小伙子,着迷于歌舞和大地的劳动,他背着一把大三弦大半年游走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寨,白天帮人放牛牧马干农活,夜晚换上最好的衣服去跳月,像一个行吟的诗人。他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跳到哪里。有人翻译过他与阿细少女们对唱的山歌,大意是: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喝山泉水长大的阿妹哩喏(少女),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梨花白白不过你的脸蛋,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缨花红红不过你的嘴唇,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桃叶长长不过你的眉毛,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露珠亮亮不过你的眼睛,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竹秀秀不过你的身腰,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蜂蜜甜甜不过你的歌……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一起跳月吧!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吃包谷饭长大的楚连若(小伙子),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不是石头变成了你的骨头,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不是山坡变成你的肌肉,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不是牯牛把它的力气给了你,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不是你把太阳当作你的热情,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不是你把西山当成你的舞台,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让我唱们唱起来跳起来,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月亮跳圆把太阳跳出山!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走到哪里,许多头戴山花的阿细少女,骑着马唱着歌跟到哪里,像他的妹妹,和他一起投奔美。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劳动和歌舞,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节日。当火把梨压弯树枝、火把果染红山坡的时节,彝家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一一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来到了。庆祝这一节日的核心内容是摔跤运动会。跤场大都择一处四面群山环绕、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山洼。当日的跤场如一个大舞台、大乐池、大农贸市场。身着盛装、肩披彩带的彝家人吹响了过山号,跳起了粗犷的的刀叉舞,耍起了千变万化的霸王鞭。当然,“主打”舞蹈是阿细跳月。男人肩上都挎一把用松木或冬瓜木掏空做成的大三弦。用什么来形容大三弦的声音?我想到山呼、海啸、奔雷、狂飙、怒号。我听着它,明白了什么是大音稀声,明白了什么是大山的心跳。这是生命的律动,而生命的律动,就是大地的律动。他们一弹起它,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他们的对面会出现打扮得花一样的阿细女子,她们佩戴的耳环和脚圈发出悦耳的轻响,与大三弦声、竹笛声共鸣。这乐声乍乍地猛传开来,长长地流泻到山地,滚动在林野,吸引着无数双爱美的耳朵和眼睛。整个跤场上,老人在跳,小孩子在跳,青年男女更是在跳。老人们弹着小三弦,脚步轻慢稳重,舞姿舒缓优雅,小孩子却步子轻快,像一匹匹吮吸够奶水的小马驹;小伙子的大三弦节奏明快,女青年的舞蹈欢天喜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洒脱如这片山水流云。男女双方按节拍发出"哦哦"的欢呼声,间或,女的边舞边连拍三下手掌,似响应,更像对大地和生命的礼赞。三弦声、竹笛声,掌声,脚步声,造成了其表现上的多声部的复调效果,就像一条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大江,在无拘无束地发出自己的声浪。置身这样的场景,我无法不对这生命的狂热与庄严表示敬意。同样,面对这样的艺术,我倍感自己语言的苍白无力,我只能写意,而无法对她传神赋形。我惊心于她如冬日树木一样简炼的舞蹈语言。男女面对着,进三步又退三步,跳近了又离开,跳开了又跳近,周而复始,却又在重复中展示无限;在山地最干净的阳光中,他们甩动着强健的胳膊、腿,时而绷紧时而放松的交替与敏感的身手,似乎每个动作都是被自己心跳顶撞出来的,使人不由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像繁花在大地上开放,把一种诗意的芬芳源源不断地散溢出来。在舞者的周围,观众像层层花边簇拥着,发出压抑不住的喝彩声。我不敢相信,能跳出这舞步的,会是种地人的脚,我转而又想,能跳出这舞步的,只能是种地人的脚。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土绵绵,如生命涌动。在跤场外围,牛羊马狗汤锅支在木柴烈焰上,白浪翻滚,醇香扑鼻。跳月累了,来这里喝上半斤包谷酒,吃上半斤肉,他们又浑身是劲地操起大三弦。而其它日用百货摊点把大地铺展得如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四面群山的缓坡上,青青树林里,落满了成千上万的蝴蝶一一身着盛装的各民族观众。山地上空的云朵不再抽象,不再与人类漠不相关,切近得似可让人用来揩抹笑脸上的汗水。而在高高的山顶上俯视跤场,如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年“火把节”,我曾与一个阿细老者同路去赶跤场。他看上去快七十岁了,牙齿没有几颗了,走路气喘吁吁。可他挎着一个硕大的三弦。我以为他是给儿子捎去的。到了跤场,像一滴水,他自然地汇入了跳月的人海。我看见他从跤场中心又跳到外围,已是大半天了,可他仍是精力无限地跳着,弹着。这时的他,是他的世界的主人,也是一位进入艺术纵深处的大师。你想象不到麻布褂包裹着的身体,消化老南瓜、玉米疙瘩的身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奇伟的能量。我还有幸在这里看到一把"三弦王",它的琴筒有汽油筒粗,长二米有余,重达十五公斤。它来自西三乡一个叫凤凰的小村。我看到它的主人也是个其貌不扬的老人。我一直看着他挎着它走进舞场,之后,我听到整个跤场似乎只响着一把大三弦的声音,其它三四十把都成了它的附合,它在众声之上。如果用音乐来讲进入了华彩段,不是他弹大三弦而是大三弦在弹他。听人说,这把大三弦是老人的另一副喉咙、心房。省城里有人到村里出一千元购买,老人没有出手。他以阿细人惯有的风趣对来人笑说,用钱能弹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来吗?来人心想是不能,扫兴地走了。后来我得知,跳月是阿细人做人最体面的事情,凡在村里受人敬重的人,有哪一个不是跳月的佼佼者呢。跳月,没有功利,而是为了歌颂人生、生活,是对脚下的大地深深的感恩。许多跳月最优秀的艺术家,没有因此而成名。在这里,舞者的欢乐绝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欢乐,而是一种超越一切物质的形而上的欢乐。这无意间印证了一句名言:真正的美呈现的是生活化,而非戏剧化。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的心目中,阿细跳月不啻是生息在故乡那片红色的热土上的彝族儿女灵魂的具象,是浑然天成的神曲……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文引用这篇小文,绝不是敝帚自珍,而是为了在这里表达我对那方水土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想说明,在我笔下,很长时间,百里彝山只有鸟的唱、花的香、草的绿、水的清、雪的白,情的真,爱的纯,却没着一个民族的汗与血、泪与乳,呜咽和哭号,腥风与血雨,我把这块红土地描述成荷尔德林所言的那一种“诗意的栖息”之地,蛮荒的历史变成了纸花般苍白的“田园牧歌”,总之,我可以说只写了一些热闹的东西,一些表面的东西。一句话,我对彝山的关照仅仅在情感的统摄下秉持一种诗意的视角,却缺乏一种理性的对这片土地那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发现和表达。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先是想方设法到处寻找和购买彝族文化书刊和资料,到哪里就看人家的书架,一发现目标便如获至宝,厚着脸皮索要和索借,有的人大方送我,有的勉为其难,但经不住我的软磨硬缠,总之,最后我都入愿了。有差不多两年时间,我都在下功夫阅读这些书籍和资料。后来,我觉得自己的意识大为变化。我似乎感到自己就是一个生活在哀牢山脉南盘江沿岸的百里彝山的彝人,一个很有些阅历的彝人。我为此坐卧不安,同时更加为自己以前发表的那些文章的苍白肤浅而羞愧。我不想掩饰自己哽咽的声音和泪花:人类走向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科技的每一次凯旋,都意味着对自然的征服,意味乡土家园的矢亡。其实这不只是彝人的悲哀,而是我们,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的悲哀——为家园厚重的文化的沦落与丢失。我们在叩问和寻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生活在有卡拉OK厅、证券交易所、当铺、通宵电影院、车水马龙的城市的我们,是否应该明白,这些东西与大地上的树林、长河、青草、果实、风月、鸟鸣相比,孰轻孰重。人虽不是植物,但我们知道,人也有潜在的根。那是我们与土地所保持的必然联系。人性就是这朴素的根须结出的花朵。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了这此浅显的认识,我有了用一部长篇小说来反映彝山百年沧桑的野心。我初步设想,崇山峻林将作为文本概念的存在,不用说只能是建立在与城市精神相对立的层面上的;乡土和城市与文化精神的对立越来越明晰与激烈,作为一个边疆的少数民族,在强大的现代文明的蚕食和侵吞下,彝人精神文化生活乃至信仰必将慢慢消失,我要用手中笨拙但诚实的笔,为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唱一曲挽歌。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很快,我就差不多想放弃了。一位文友知道我的心思后,忠告我:“你是汉族,写本民族,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写少数民族题材,别出力不讨好。少数民族题材是刀口上的蜜,不是人人都能品尝的。不瞒你说,你以前写的一些彝族题材作品,就有人在背后说,你什么都不懂,是为了出名,乱编乱造。”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偶然的场合,我把我的想法跟我创作上的老师——红河日报总编辑、彝族阿细人——何劲松先生说了,他微微一笑,反诘道:“别小心眼啦。说实话,这么多年我发表过这么多文章,你们汉族就有人不以为然,说我连汉话都讲不清,写什么文章,但我照样写,有的还获了奖。”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受了他的鼓励,我简要地将我要准备创作的主题向他说了,他认真地听了,说:“前些年,我读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他说,‘在中国,一个村庄就是一部传奇’。这话很有见地。你不要有什么顾忌。汉人是人,彝人也是人,你首先不要有大民族主义的意识,不要从猎奇的视角来观察和玩味彝族风俗人情。彝族的一些风俗活动,它是娱神的,也是娱己的。你想,大多彝人常年累月生生息息在大山里,他们天天面对深山老林,日复一日,单调枯燥。但他们是人,需要精神交流,需要文化生活,所以,好些活动,他们酬神,也是酬自己。敬神,其实也敬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些仪式来发泄,人们就只有简单的劳动了。”说到这里他动情了:“比如亲人死了,家属当然痛苦、悲伤,这是人之常情,但人们还是明白,再怎么伤心,死去的亲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复活。有生就有死,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彝人认为,死亡,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超度,人们自发地唱歌、跳舞、耍狮子、耍刀叉,举行隆重的礼仪,好让死者家属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生生死死,是人间的两件大事。孩子出生了,全山寨的人举行盛宴为之庆贺,亲人死了,全山寨人又以歌舞为之送行。我甚至认为,以前我们大多彝山,有一种严格的风俗节气,比如几月几日做什么吃什么,还有四季的轮回,和他们的作息、和他们的生理周期,是有呼应的。作为彝人,我发现,在历史上,有很长的岁月,大大小小的仪式是和淳朴的彝人的精神连在一起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普及,都把这些当成迷信活动了。现在一家大小都守在电视前。哎……”他跟我说了很多很多。在何先生的话语里,彝山长天大野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这个民族的气息与体温,记录着他们的悲欢歌哭,隐埋着他们祖祖辈辈生命粗粗细细的脉络。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还就这个话题和我的彝族挚友——弥勒县文联主席、《弥勒文化》总编辑、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光平作了交流,他说,“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走南闯北,可谓经见多多。在与其他地方、其他民族的参照中,我发现我们彝山文化的多元性、生物的多样性、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融,是好多地方无法比拟的。我甚至可以说,滇南的千里彝山是我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大宝库。这里的彝人对自然的深刻崇拜,民居建筑、节日典庆、婚丧嫁娶、服饰、歌舞和文学诗歌,均以大山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融互补的天人合一。彝山不仅是彝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也是彝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故乡。而就在前几天,我听人说有一个彝寨有人要举行婚礼,准备去拍一组照片,后来才发现,人家根本就没有在山上办酒席,而是到县城摆了几十桌……”他最后郑重表态,“你抓紧写,《弥勒文化》破例为你连载。”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到彝族支系众多、怎样处理时,我的同事普佳勇等几位彝族朋友分别对我说,我们彝家都属于一个共同的祖宗。人大分家,树大分枝。但我们是亲兄弟,各个支系和睦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当然,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其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肯定会有所差异,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争端,甚至流血。但你要记住,我们彝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乐观向上,向善向美。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下,我彻底放下心来,开始了对写作这部长篇的一切准备。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猎人可能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深山老林的小径上,寻找猎物的蛛丝马迹,也像我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布,在成为毕摩前和成为毕摩后,他为这个行当,最多的功夫花在了习经的小草屋里,而非众人瞩目的场合。我也是如此。我悉心整理了多年来所积累的相关素材后,又把到手的师有福先生主编的《红河彝族文化史》、《红河彝族辞典》、《彝村高甸》、段锡先生所著的《1910年的列车》、张国富先生主编的《沃寨咪噔》、《彝族文化概揽》、葛永才先生编著的《弥勒彝族历史文化探源》、毕自荣先生的散文集《流逝的岁月》、黄光平先生的评论集《播种与收获》等著作及资料摆在我的案头,再一次开始了认真的研读,后在写作中作了引用和借鉴,没有这些书,此书难成。在此特以说明并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还利用一切机会,到县内外一些彝寨现场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终于,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晚上,我在电脑上打出了本书的书名《太阳落山的地方是故乡》。同时,我信手在电脑桌上的一张白纸上写下一句话:“浓墨重彩滇南百里彝山百年神秘文化;杜鹃啼血草芥人生心灵喜怒哀乐挽歌”,作为鞭策。写作就这样开始了。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我读到署名俚若的一篇题为《当代彝族文学创作与原始宗教浅说》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始宗教与彝族现代经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各种节日、禁忌、风俗民情、婚丧嫁娶,起房建屋,乃至农牧业生产等,无不受到原始宗教的影响,留下了原始宗教的印迹,并隐含于彝族的精神文化之中。因此,一个彝族作家的文学创作要历史地、真实地、全面地反映本民族生活的全貌,表现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质和揭示本民族的文化内核以及本民族的心理结构,不可能不触及本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原始宗教现象,或多或少地受到原始宗教的影响或带有原始宗教习俗色彩。彝族作家们在反映彝民在寻找本民族文学创作的“根”的同时,要将笔端渗入了本民族的宗教文化领域,既正视了原始宗教的消极因素,也要看到原始宗教在本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予以审美观照。”我是一个汉族作家,但我提醒自己,应向彝族作家看齐。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有限的阅读提醒我,小说展现真实的方法是虚构,因而小说在讲述内心经历和个人思想方面,有着其他文学体裁所没有的优势。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我确实这样做了,我的手在键盘上移动,文字畅快地流淌,第一个字跃上屏幕,下一个字总好像早就等在那里,等着从我的手指跳出。许多重要的细节通过想象合理地被引入情节,作为叙述性的铺垫,人物活灵活现。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勇敢地把书稿的第一部分交给黄光平,让他成为第一个读者,两天后他看完了,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并很快发表出来,引起了一些关注和好评。我大受鼓舞,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我以历经沧桑的阿布、阿诺、林雯等人物的视角,来开始重新发现、打量他们的生活历程以及他们对生命的观察、感受,我于是重新作了调整,本能地选择了近乎纪实的朴素笨拙的方法,或者说,将纪实的方法带入了以虚构见长的小说,我就像从山间拔出一棵野菜,连根带土就装进竹篮。我想,这有利于保留我所写的人与事的原汁原味,同时有利于阅读者更加信赖我所讲述的故事。果然,我闻到了书中的人物和那片土地的气息,听到了他们的呼吸和发出的声响。我似乎看到阿布和阿诺师徒俩,一并走进我的房间,站在我身后,把他们的手搭在我肩膀上,低头看着我敲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看着我用一个个字句,为他们注入生命。我忘了自己身在何处。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尽管如此,我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应该说都不是轻松的,它们带着我浓浓的忧伤,带着我对他们历经的长长的岁月的恐惧与敬意的交织,还有对百里彝山那片红色的土地的风雨沧桑,还有主人公多灾多难而又百折不挠的命运的感叹与礼赞。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没日没夜趴在电脑桌前。2009年高考第一天,晚上12时,本书的草稿写就,我感到如释重负。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我有自知之明:彝族文化像一个大海,像满山的森林,而我这部小书,只是掬了其中的一滴水,摘了其中的一片叶,但对我这个注定在写作上成不了大气候的人来说,只要把我知道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表现出来,就已经足够。我还想,这本小书要是一块能引出宝玉的砖头,那就更好了。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我想借我的朋友、著名诗人雷平阳一首题为《亲人》的小诗,来表达我对生身母土的热爱: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只爱我借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都不爱;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假如有一天我不能继续下去,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只会爱我的亲人——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逐渐缩小的过程,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Ps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