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彝乡村官的脱贫致富梦 ——记三宝彝族乡干塘村大学生村官、主任王箭

作者:文森 发布时间:2016-03-1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个人富裕不算富,只有全村人都都富起来才算富!是干塘村的山水养育了我,面对全村的父老乡亲我只能尽我最大努力去服务、去工作来回报他们。”, 今年32岁王箭,2007年从贵阳学院毕业后,通过参加 “一村一大”的考试回到了家乡三宝彝族乡,成为“老家”干塘村的“村官”,2009年又参加了黔西南州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成为正式的大学生村官,并在2014年被选举为干塘村委会主任。
 
  谈到成为一名村官的初衷时,王箭一脸诚恳地说,“我和大家一样,父母也是在农村种地务农,小时候家境也很贫困,是淳朴善良、热情厚道的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下,才有就会读好书。”,他由衷的说,人生在世,就得要有一种精神,要懂得感恩,懂得奉献,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干塘村是一个拥有7个村小组,420多户,2253人的行政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通了电,但当时由于村里经济脆弱,电杆全是柳杆杆、细线线,如遇刮风下雨经常杆倒线断,严重漏电,即浪费能源,又不安全。2005年秋天,村上争取到一点资金,对两个村小组生活用电线路进行改造。剩余村小组仍然过着灯不亮、眼不明、买下家电用不成的艰苦生活。对于这些王箭在读书时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头。
 
  自上了大学后,王箭心中一直都萦绕着一个脱贫致富的梦。毕业后,它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到家乡,不为别的,只想为全村人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只想用最大的能力回报信任和支持自己的父老乡亲。
 
  回到家乡后的一年冬天,他抓住国家实施光明工程的机遇,三番五次地跑县奔乡,找相关部门争投资,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感动了县领导。县电力公司也派出一支精干的施工队伍开进村里,而他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配合施工。经过两个多月奋战,架设高低压线13.5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解决了全村人民群众的照明问题,利用解决水电工程的机遇,对原来未通水的七个组接通了管线,使全村通电通水达到100%以上。
 
  王箭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阻力,不断努力抓好干塘村的产业发展,慢慢的把传统农业转变为农业产业化。2009年到2013年,干塘村完成了800余亩的茶叶种植项目,1400余亩的退耕还草, 200亩核桃种植项目。
 
  2014年初,王箭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在三宝彝族乡这个边少穷地区,当村干部难,当一个村干部、能让百姓满意、令群众放心的村干部更难。同时,对于当一名村干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存在一些议论。在当时也有人猜测他当这个村官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也有一些好心人劝我不要揽这份恐怕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做。但是,面对众多村民的推选,它坚定了竞选的信念。
 
  王箭在竞选村主任时说,我是抱着一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干塘人服好务、办好事的心情来的,如果我能够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当选,那么,上级党组织和全村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和期待就是我干好工作的最大精神动力,也是我当好一个村干部的力量源泉。
 
  要致富、先修路。自当选村委会主任后,王箭立即着手干塘村上万组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他组织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修路。他不断的往发动群众自主投劳,到2014年中旬,完成全长达650米的道路硬化。2014年底在他又发展40户养羊户。
 
  无论完美的计划还是良好的愿望,都需要脚踏实地以务实的精神来实施,离不开坚强的物质基础做保障,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干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努力。
 
  他没有冠冕堂皇地给大家作多少承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大家抓产业、谋致富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定和发展壮大。
 
  有人说:农村是一所大学,这里有学不完的知识。王箭在农村工作的这些年里,常常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小到打扫卫生,大如生产建房。通过从受助者表达出的对自己和对政府的感激之情中,他说他看到国家“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在基层得以实现;他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在基层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只有在农村,才能学到这些宝贵的知识。
 
  无论完美的计划还是良好的愿望,都需要脚踏实地以务实的精神来实施,离不开坚强的物质基础做保障,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干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努力。他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大上”的村干部形象,他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一贯的做派,“我要以我的实际行动来更好地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农村是最美丽的地方,农民是最淳朴的人,做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是我不变的心愿。”以民为师,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做对父老乡亲有用的人,是他不变的追求。
如今,他成立了三宝彝族乡茶叶产销合作社。他这个“社长”,将继续圆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梦。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