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玲:再思非遗视阈下的“地方主位视角”——石林大海子“阿诗玛
2006年,《阿诗玛》以“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的性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为“民间文学”,正式进入非遗语境。而《阿诗玛》当前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石林县长湖镇宜政村委会下属的大海子村。怀着对非遗实践中社区民众角色问题的疑虑,我选择了此地作为田野调查点。...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22-12-27 05:09:58
商宇宏:田野随笔——从独锦蛮到红彝人(一)
红彝人自称乃苏、纳苏,他称红彝,其应属彝族纳苏人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并在史料典籍中出现较早,唐南诏时载为独锦蛮,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禄丰和元谋三县交界处,包括今禄丰市中村、武定县猫街、元谋县羊街,部分则散居于元谋老城、武定白路、禄丰一平浪、高峰、广通等乡镇。...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21-12-28 05:30:46
田野调查之独龙江行
2014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笔者作为怒江州独龙江乡扶贫攻坚与跨越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进行田野调查。独龙江是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是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得到了...
分类: 学术探索 点击: 日期: 2014-12-08 00:00:00
田野调查:修辞和问题
本文指出,把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称做“田野调查“不仅具有专业虚骄之嫌,而且遮掩了人类学研究对象的杂糅性,以及人类学研究本身的实际。笔者认为,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取决与它所研究的问题。为了阐明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它实际上在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10-11-26 00:00:00
“海垡”与“草皮”:伍寨田野调查札记
2002年9月15日,我们从昆明出发,准备经过昭通进入四川凉山彝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沙江流域山地民族的生态、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该项课题以林耀华教授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研究视角,调查分析金沙江流域山地生态环境与藏、彝、...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10-11-21 00:00:00
田野中的文化震撼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通常指对另一种文化的参与观察。可这个文化于我,就情感而言,不是什么另一种文化。因为我认定,我与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它就是我自己的文化;就知识而言,它又是一个与我有着一定距离的文化。因为我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十分熟知...
分类: 博文 点击: 日期: 2010-04-13 00:00:00
田野研究的时空选择与民族志书写的主体性表述
说到田野,说到表述,我想用自己的史诗田野案例来做一个分析。这项工作持续了好多年,今天换一个角度讲。我要说到三个问题:时间问题、空间问题和时空表述中主体性问题。传统民族志意义上的田野作业一直被视为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一种学...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8-08-21 00:00:00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巴莫曲布嫫访谈录
巴莫曲布嫫:女,1964年4月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族学);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2000~2002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博士研究生。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6-05-09 00:00:00
2005年美姑毕摩文化节侧记——田野考察(二)
2005年8月24日上午,参加美姑毕摩文化节的部份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到龙门乡书补村进行田野考察。主题是彝族民俗文化与口头传统。 经过这座吊桥,才到目的地 今天的田野调查活动就在这里。 仪式开始:一、波喔事仆洛(为由邪神治病的病人在山上举行卸除神责仪式) 二、这吐...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5-08-24 00:00:00
2005年美姑毕摩文化节侧记——田野考察(一)
2005年8月23日中午,参加美姑毕摩文化节的部份专家和学者到依果觉乡马洪觉村进行田野考察,其主题是 彝族文化生态与民间工艺 。 彝族民居(斗拱) 木制漆具第一步:刨形 木制漆具第一步:上色 制作银饰 编草鞋 彝族乐器——玛木 笛子 月琴 倒筒 腰机织布 制作月琴...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5-08-24 00:00:00
亮中文存:大凉山田野手记
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田野宝地,我们来到这里后,亦为凉山彝族那一整套严格保持的传统和独特生活方式所吸引。不过,事实上我们的身份也成了观光客、探险者,感觉总是那么新鲜和刺激。 神人之媒 我们的第一站是凉山北部的甘洛县吉米...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5-01-13 00:00:00
亮中文存:大凉山田野手记(Ⅲ)
拖木沟形象扶贫 在凉山,夏季确切地说是雨季。因公路被泥石流冲垮,我们从美姑开往西昌的车在路上停留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停停堵堵,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到西昌。4点正,我又踏上了开往普格拖木沟的汽车。几个小时后到达了一个山丫口,这次再没有往下,面前径直是一片平...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5-01-13 00:00:00
行走在田野中的赤子:萧亮中学术成果目录
萧亮中学术成果目录 新浪文化 学术著作: 《车轴――一个遥远村落的新民族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夏那藏家》 云南大学出版...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05-01-13 00:00:00
行走在田野中的赤子:萧亮中个人学术研究综述
一、学习及研究经历简介 1991年,我高中毕业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就读民族学系。四年的本科学习,我打下了扎实的民族志基础,系统地熟悉了民族学、西南边疆史地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1995年大学毕业,我到昆明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民俗学教研室工作。在云南工作期...
分类: 学者 点击: 日期: 2005-01-13 00:00:00
行走在田野的赤子:萧亮中生平
在2005年1月5日凌晨4点许,大雪纷飞的时候,年轻的肖(萧)亮中突然告别人世,走完了他32年执著而奉献的生命历程。 1972年12月5日,他出生在金沙江边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金江镇车轴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连接汉藏两地的美丽村落,后来成为他硕士毕业论文和书稿《...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5-01-13 00:00:00
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
巴莫曲布嫫在美姑尔口村访问吉尼曲莫家支的老毕摩们[[/p]] 2003年9月9日下午,民族文学研究所彝族青年学者巴莫曲布嫫在本所“新世纪学术前沿十讲”的系列报告会上,以图文和音频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田野研...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1-19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序幕(1947-1974)结识人类学
起初,我对民族认同这个题目一无所知,更没想到要研究它。我生长在一个白而又白并且与有色人种隔离的社区:洛杉矶的圣费尔南多谷一带。小的时候,我家里有过非洲裔美国仆人。上中学时,我们学校的教堂卷入民权运动很深,甚至与黑人教堂的孩子互访并在夏令营时共用一个...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尾声(1995-2000)大团圆
我1994年圣诞节从凉山回到美国。3个月后,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伍精忠所长、凉山州民族研究所的曲比什美所长、马尔子,中央民族大学的巴莫阿依和来自凉山、云南、贵州、北京、巴黎、美国的其他7位彝族学者,还有几位虽不是彝族但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社会或语言的学者来...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第五幕(1994)同流合污,上了电视
那个季度的调查没有象我预期的那样从1994年1月启动。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拒绝向我发邀请。他们觉得我到那时还没兑现我这头儿应该做的礼尚往来:既没争取到大笔资助,也没把所长们弄到美国交流一番。我那些做中国研究的美国同行听说此事,虽不感意外却都怒火中烧,觉得中国...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第四幕(1993)进一步妥协
第四幕,1993:进一步妥协 于是在1993年1月,我又从香港飞到成都见了周所长。根据过去两次的经验,我估计还要在成都这郁闷的省城呆上一周,拜访各色人等,争取各种许可。听到周所长说我们两天内就到西昌并直下盐源时,我有些喜出望外。果然,1月9日上午,我就跟周所长...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第三幕(1991)再起炉灶
《四川日报》1992年2月份刊登了一个叫周继芬ZhouJifen的单身母亲写的作品。周继芬原是个芭蕾舞演员,现在是女性文学作家。郝瑞,你好!作者周继芬(这东西译不回原样,找报纸扫描!-海洋) 崎岖的西南丝路蜿蜒在遥远的边地。这是万里关山中的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路。...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第二幕(1988)收集资料,感受病痛
1988年1月5日,我乘飞机离开冬日温暖的香港,一头扎进云雾。到成都机场时,童教授的研究助手任海来接我。成都一月份的温度总在零度左右徘徊,正象笼罩在楼顶上挥之不去的云层。1988年的成都还没有一座楼里有暖气(毕竟不是冷地方),而且一两天就停一次电。在这种凝重...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凉山田野工作三季度——第一幕(1983-87)开始妥协
我的研究生杜磊(DruC.Gladney)改变了我对在中国做田野工作的旧观念。1982年马舍事件沸沸扬扬时,杜磊到中国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语言。这是中国政府专为少数民族学生办的一种大学。杜磊在那儿的身份是访问研究生。他的时间主要在北京渡过,但也抽空到中国各省区游...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04-10-27 00:00:00
美姑彝族口头论辩田野研究基地正式启动
4月22日上午,四川省凉山彝族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卫民博士、美姑县县委副书记周大海、大桥区工委书记潘林一行来到我所,就合作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美姑彝族口头论辩田野研究基地”的具体事宜进行了积极商议,双方以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加快口头及无...
分类: 资讯 点击: 日期: 2004-09-27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