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书苑 Library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苑 > 书讯动态

一部实用的彝族科技扶贫医药医疗杰作——略谈《彝族地区常见病民间适宜治疗方法选》

作者:沙马吉哈 发布时间:2016-02-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彝族地区常见病民间适宜治疗方法选》一书,最近被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评委会评为“第二十三届(2014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我作为此书的翻译者也是第一读者现就此书略谈一二,供广大读者分享。
 
  细读《彝族地区常见病民间适宜治疗方法选》这部彝族民间传统医药书,深感震撼。作者久里拉中医副主任医师从1987年开始,用25年多的时间,深入凉山腹地彝族山区,挖掘和整理出了彝族地区民间单方、验方和防病治病、治疗方法共300多个方子,通过亲身经历和临床实践,把彝族先民的医药、医疗遗传留给了后人。在填补学术空白的同时,为人民健康立了一大功。我作为翻译者,从语言学、语意学的角度,准确地用全国通用彝族文字把内容翻译出来,使本书能够在山区广大彝族农村推广使用,减少了彝族人民受生病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大中专院校彝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增添了一本课外读物。此书的主要特点:
 
  一是主旨意识明确。作者站在以人为本、病人至上、医者仁心的角度,立意精准,认真贯彻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原则。从汉文与彝文对应方面来讲,服务对象已经超出了书本采录地区的山区人民,广大农村都普遍实用。可以说,这是一部科技扶贫的医药、医疗杰作。
 
  二是遵循民间医药抢救的严谨、实践、实用的学术原则。作者生长在彝族山区,懂得彝族传统民间护理医疗常识,又从事医药临床工作几十年,不仅了解彝族民间火针疗法、挑刺疗法、放血疗法、拔罐疗法等等,在工作实践中又积累了大量的医术经验。300多个方子汇成了本书,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又请行家修改订正(此书汉文初稿形成后,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毅主任中医师审定了内容并规范和修改了文字;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建伟主任中医师作序),细中再仔细,精中再精益求精,达到了“识病、医病、除病”的目的。特别一提的是,本书在大量介绍了外用药的同时,也向人们公布了彝族民间药材与食材养生除病法,即:食疗提正法、药疗克病菌病毒的祖传秘方。这是非常可贵的学术知识贡献精神。
 
  三是科技读物对译方面,遵循两个民族、两种文字翻译的“准、真、实”的学术规范。我作为翻译者,长期从事汉彝翻译工作,熟练掌握彝汉双语文词法、句法、语法的结构规律和逻辑语言的对应关系,以及与本书相关的医药术语、医疗名词、药物称谓等等。本书使用全国通用彝族文字翻译,从民族方面说,可以覆盖滇川黔桂渝等彝族地区。
 
  四是语言通俗易懂。本书的作者熟悉彝语而许多药物直接用彝族语言,如:赤地(接骨木)、收赤林丁(紫花地丁)、斯乌(接骨树)、诺玛(黑豆)、车呷日(米汤)、坝呷都(南瓜子)、吉坡(露蜂房)、俄莫(韭菜)、黑乌斯(鳝鱼血)、必史(天麻)、苞谷资(玉米须)、布博其(桑叶)、支可及(大蓟)、初日(食醋)等,所以不识彝文的彝族读者一看药物名就一清二楚。我在翻译的时候也尽量用了全国通用的、彝族民间已有的、广大彝族同胞易懂的彝语文药物名,个别词语因各地称呼不一致还特别注了明,如:“肾”,有的地方称“o”,有的地方称“vur”,为了让各方言区的读者都能看得懂,所以对此类词语都特别注了明。
 
  五是在出版编辑、规格款式设计方面,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达到了艺术形式服从内容主题的目的。总之,这是一部可用、能用、实用,又能从艺术角度欣赏的文化精品佳作。
 
  (作者单位: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彝语文室)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医药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