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演艺•活动

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非遗传习所设立三周年纪念暨海菜腔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首张专辑《海菜腔》首发仪式上的讲话

作者:段永兴 发布时间:2014-12-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段永兴:昆明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光临昆明艺术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设立三周年纪念暨李怀秀、李怀福专辑首发仪式,共同见证由李怀秀、李怀福领衔创建的昆明艺术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三年的学习成果和姐弟俩首张专辑的诞生。在此,我代表学院、代表李怀秀、李怀福向前来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朋友、对给予他们殷切关怀与鼎力支持的来宾 ,表示由衷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海菜腔”是闻名中外的彝族民歌精品,被誉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李怀秀、李怀福是云南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因为他们开创了中国声乐界一种崭新的唱法——原生态唱法,并将这种唱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2004年,“海菜腔”勇闯第十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歌坛精英云集,学界权威参评,全国观众目光聚焦的考验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二人以一曲《金鸟银鸟飞起来》原汁原味的演唱艺惊四座,全场观众站起来鼓掌致敬,通俗组专家评委起立随歌舞动,这场景在之前的任何一届青歌赛中从未出现过,如此轰动的场面却没有能将姐弟俩带入到单项决赛之中,原因是他们带来了一种中国歌坛大赛上前所未有的唱法,打破了音乐界传统的评价标准,在评委中间激起了极大争议。通过这次比赛,李怀秀、李怀福给中国声乐界带来了一场艺术大争论,这场争论引发了中国音乐界、音乐理论、音乐审美标准体系等方面极大的激荡与反思,远比他们获得金奖引起的轰动要大得多。这一场争论整整延续了两年!最终,在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的主任田青教授以及众多老一辈艺术家的大声疾呼中,李怀秀、李怀福所代表的“海菜腔”等中国民歌精品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也正因为如此,2006年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特别设立了原生态唱法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这对“金鸟银鸟”再一次“飞”上了央视的舞台,实至名归地摘得金奖。观众不仅记住了这对彝族姐弟,更记住了“海菜腔”、“彝族文化”。《金鸟银鸟飞起来》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李怀秀、李怀福开创了中国声乐界一种崭新的唱法---原生态唱法,并将这种唱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李怀秀、李怀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乐坛里程碑式的人物!
 
  《金鸟银鸟飞起来》给中国音乐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原生态”唱法被作为一种新的演唱形式确定了下来。“一花引来万花开”,随着“金鸟银鸟”的翱翔高飞,中华大地南北东西启动了“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注重“原生态”音乐的挖掘,的航程,开始了对年轻一代歌手对于“原生态”音乐的学习和培养,客观上对于方兴未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弘扬了各民族优秀文化,对整个乐坛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保护、提升、弘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原生态”概念所传递出的人与自然最密切、最质朴的关系也越出了音乐的范畴,衍伸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非转基因食品,施传统农家肥的农产品、蔬菜,民族传统手工刺绣、制作的服饰、工艺品都冠与“原生态”之名。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当代人们对于传统人与自然最初关系“原乡”的向往,代表了人们追求更优质、更健康、更合理生活品质的良好愿望。
 
  原生态音乐是近年音乐界乃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央视青年歌手大赛上,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二人用歌声让世人认识到了彝族文化之美。他们高亢委婉激昂的曲调,清澈明亮的原生态歌声,唱响了全世界,赢得了海内外的追捧。“金鸟银鸟”从中南海怀仁堂、中国国家大剧院、飞到了美国肯尼迪中心、澳洲悉尼歌剧院、日本国立剧场、维也纳金色大厅……姐弟俩在几十个国家的上百场演出都引起轰动,曾经5次赴法国演唱,次次满堂红,至今仍经久不衰。“海菜腔”根植云南民族文化沃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实情感的表达与反映,这种情感和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情感是相通、相融、相交的。毋庸置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艺术没有国界,情感需要沟通,文化需要交流。李怀秀、李怀福把云南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向了世界,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鞭策鼓励下,为告慰恩师著名作曲家田丰老师的在天之灵,回报恩师的培育之恩,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李怀秀、李怀福首张专辑正式发行,相信他们今后还会有诸多的专辑问世。 
 
  金鸟银鸟还在飞,也正是为回报恩师的培育之恩、承袭恩师遗愿、继承和弘扬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三年前李怀秀、李怀福领衔创建了“昆明艺术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今天他们正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为基地,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云南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人,将云南优秀民族文化项目的保护、传承、提高、发展、研究引入到高校正规艺术教育体系之中,真正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进行建设,努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成果。
 
  最后,再一次诚挚的感谢大家光临!
 
  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4年12月26日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