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演艺•活动

彝族妇女的火把节怎样过?她们的生活是什么样?

作者:邓刚 发布时间:2016-08-19 原出处:贵州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火把节 火日子
——彝族妇女啊律珠奢的节日生活
 
 
晚饭后,啊律珠奢和姑娘们手挽手前往火把节活动现场。
 
 
啊律珠奢开着小轿车,载着家人前往兴发乡参加火把节。
 
 
火把节前一天晚上,啊律珠奢和工人们一起加班赶制展示服装。
 
 
啊律珠奢和姑娘们举着火把,欢度火把节。
 
 
火把节这天,啊律珠奢为儿子换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彝族服装。
 
 
啊律珠奢(左二)给顾客介绍她自己设计的彝族服装,并指导她们试穿。
 
 
通过打拼,啊律珠奢有了自己的工厂。
 
 
啊律珠奢在火把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彝族服装。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请喝一杯酒呀,请喝一杯酒哟……”8月9日,张志倩和工人们一边飞针走线制作衣服,一边唱起彝族民谣《敬酒歌》。
 
  张志倩的彝族名字叫啊律珠奢,是赫章县珠市彝族苗族乡核桃村的一名彝族妇女。她从小生长在漂亮的韭菜坪下,唱歌跳舞样样拿手,并对彝族服装特别感兴趣,在她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当刺绣能手的梦想。
 
  2013年,乡党委、政府为发展民族经济,筹建娜咪鲁民族文化有限公司时,投资113万元资金的她担任总经理。她亲自设计各种彝族服装的款式,并带动周边30多个富余劳动力,建成一支刺绣队伍,年均收入近百万元。
 
  “为参加赫章彝族火把节的彝族服装展示,我们公司精心准备了三个月,制作出了20多套彝族服装。火把节之前,附近的乡镇和周边县都来定做彝族服装,生意特别火爆。”张志倩告诉记者。
 
  核桃村村民罗晓梅外出打工,听说家门口办厂了,她立即辞职回来上班,这样既照顾老人孩子,每个月还能收入近两千元。
 
  8月10日一大早,张志倩把制作好的彝族服装装进小轿车,载着家人和附近村民,高高兴兴前往兴发乡火把节现场。
 
  表演现场,张志倩制作的精美彝族服装吸引众多彝族同胞拍照、试穿。
 
  服装展示时,模特在台上展示,张志倩在台下不停用手机拍照。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有请这些漂亮的彝族服装设计师啊律珠奢上场”时,掌声、欢呼声不断。
 
  晚上七点,张志倩和彝族同胞们吃完长桌宴,人人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各族同胞欢乐地围在熊熊的大火周围,欢歌热舞,尽情狂欢,祈年丰收、风调雨顺。
 
  “张总,我想今天来定几套衣服,太喜欢你们展示的服装了!”还在睡意中的张志倩接到电话才反应过来,昨晚火把节狂欢太晚,中午才被客户的电话叫醒。打开电脑淘宝订单上又增加了好几条订单。
 
  她告诉记者,由于绣娘们一条心,一股劲地刻苦钻研,公司生产的服饰“布料上乘、款式新颖、做工精细、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品种多样”,颇具特色的家居装饰、彝族婚礼服、旅游商品等,不仅在本县畅销,在金沙、黔西等周边县也成俏货。有不少还销往广州、云南、北京等地,其中一套彝族女装被美国游客看中,当场用五万元人民币买走。
 
  对于公司的前景张志倩充满信心,这次火把节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公司的订单也在不断地增加,张志倩说,目前最希望的是公司在发展的同时,能带动更多当地百姓增收,同时传承好当地的民族文化。
 
  临别,张志倩向记者解释,公司名字“娜咪鲁”是彝语,意思相当于云南的“阿诗玛”,是指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