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彝族音乐

云南玉溪彝族歌谣部分词条

作者:普开福 发布时间:2011-04-30 原出处:玉溪文联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话风俗民谣(46条)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族讨亲调(澄江)彝语南部方言礼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澄江县彝族聚居区。内容通过唱山歌的形式简捷生动地讲述彝族青年从相亲、请媒人说亲、定亲到迎娶、拜堂结婚一系列过程中的正规传统风俗礼节,从农历正月至腊月分成连续十二段,基本为七言四句诗组成。诗歌将时间节令与婚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歌中唱到:“正月里,去开亲,算命先生过街心,前街有个好美女,请个先生来合婚。”“四月里,竹叶青,杀鸡打酒青媒人,媒人媒人多吃酒,这.门亲事要上心。”可供研究彝族婚俗作参考。李安明搜集整理。32开,3页48行。收入《云南省澄江县民间文学集成》,澄江县文化局、民族事务办编,1989年10月内部编印。(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恭敬拳(澄江)彝语南部方言饮酒风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澄江县、通海县彝族聚居区。基本形式每一句四字,四句为一段,句尾加“欢乐”、“乐欢乐”、句中间加“么”等节奏拆隔助语,按“猜十”法共可唱十个基本段。在民间热闹宴席上,划拳饮酒爱好者按一定曲调格式演唱,猜指头罚饮酒。因为划拳时由“平辈”之间以尊敬对方的礼节开场,固称恭敬拳  。节奏较为简捷明快。本歌内容为开头段,歌词为:“一心恭敬(么)欢乐,让兄占来(么)欢乐。让兄(呢)不着么)乐欢乐呀,桃园三来(么)欢乐。”可供研究彝族礼俗歌词作参考。张凡胜演唱,李金芳1986年6月采录(附曲调简谱)。32开,1  页4句。收入《玉溪民歌》,玉溪市文化局、玉溪市群艺馆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版。(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拉火草烟(澄江)彝语南部方言男女交情礼俗对唱歌曲,流传于云南省澄江县彝族聚居的松元村一带。内容通过递烟吸烟的生活习俗中,青年男女以对唱山歌的形式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同时也穿插讲述民族传统烟草的特性以及种烟方法技术、吸烟的好处、坏处等。歌谣由女方发起递烟筒给南方并引唱,以分段形式男女交替对唱,每段以七言四句诗为主,兼有长短句式。诗歌借烟传情,对唱共12个回合,反映出彝族浓烈的烟草文化风情。歌中女方唱道:“黄烟不是小毒药,小哥吃了闹不着。黄烟不是小毒草,小哥吃了不会老”;男方唱道:“小哥从小不吸烟,难得小妹一片心,有心拿来偿几口,又怕肚子发恶心”。可供研究彝族生产生活及婚恋习俗作参考。张玉祥搜集,杨应康整理。32开,6页98行。收入《云南省澄江县民间文学集成》,澄江县文化局、民族事务办公室编,1989年10月内部编印。(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四个姑娘抬娘调(华宁)彝语南部方言白话风俗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内容是过去通海县一伙赶马人中有个“五老人”,讲唱有一家出嫁远方的四位女儿孝敬母亲、为母亲奔丧发丧和哭丧的故事。形式以七字诗句为主体,兼有五字和多字句式,不分段,连续讲唱一气喝成。可供研究彝族历史文化作参考。1987年8月华宁县华溪乡小兴寨村李凤珍演唱,赵振纪收集整理。32开,3页65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装烟调(华宁)彝语南部方言风俗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男人到别家串玩时,以“离了好几天,来吃花香烟 ”为名向女主人说话,女方热情地给男方递烟敬烟,由此引发对口白话闲谈。形式以五字句为主体,兼有其它长短句式,以每节两句男女双方反复对答。内容围绕装烟袋、递烟、抽烟中的风俗礼仪,相互谦让、夸奖,传答女子和男子结交情意,谈内心苦衷及生产生活各方面。可供研究彝族民歌民俗文化作参考。1985年1月华宁县城郊乡拖卓村李世珍演唱,赵钢、赵冰收集整理。32开,3页50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相会(华宁)彝语南部方言风俗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一般在男青年初次到女方家串玩或相亲时,女方给男方递烟敬烟,由此引发对口白话讲唱。女子发起、男女分段连续对唱。结构形式灵活自由,以五字七字句为主体兼有其它长短句式,每段两句三句四句或多句不等。内容是以烟为媒界相互谦虚夸奖,唱述女子和男子结交恋爱的愿望和决心。如最后一段说出了女子的真心:“手提半升米,我死活跟着你。手提半升荞,我死活要跟你逃。你拣石头我打狗,讨饭无瓢跟你走。”可供研究彝族民歌民俗文化作参考。1988年2月华宁县城郊乡咱乐村普秀珍演唱,赵振纪、陈红元收集整理。32开,5页113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吹洋烟(华宁) 彝语南部方言风俗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五字句为主体,男人或女子独唱,以“洋烟开花”的形状、色彩为名讲唱穷人家被大烟坑害的状况,表达无可奈何吸大烟的内心苦衷。歌中唱道:“穷苦人家吹大烟,三个土基搭歌铺。两个死狗弯一处,吹来吹去找死路。”可供研究彝族历史及民歌艺术作参考。1988年3月华宁县城郊乡拖卓村白会仙、普桂芬演唱,赵钢收集整理。32开,2页24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吹洋烟调(华宁)彝语南部方言风俗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由系列七言四句诗为主体(每首开头多数拆成两个三字句,有的段落为五句、六句),男人或女子独唱,以农历真月至腊月十二个月份名称引出韵脚,讲述抽洋烟的各种过程、感受及穷人家被大烟坑害造成的各种危害状态,表达无可奈何的内心苦衷。歌中唱道:“七月里,秋风谅,不吹洋烟脚杆酸。三口洋烟吹下肚,脚杆硬成下木桩。”“九月里,是重阳,没有烟吹卖婆娘。婆娘价值三十两,好好买杆大平枪。”可供研究彝族历史及民歌艺术作参考。1988年3月华宁县城郊乡拖卓村白会仙、普桂芬演唱,赵钢收集整理。32开,2页24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十二杯酒(华宁)彝语南部方言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由连续紧接的十二段七言四句诗组成(每首开头句拆成两个三字句),独唱叙事民歌。内容以饮酒敬“酒”为名誉,每段从“一杯酒”“到十二杯”为起头引出十二个韵脚词,讲述古代社会一家姐妹俩冲破家庭的封锁,大胆与意中情郎相会成双的动人情景洋。其中有女方通过饮酒试探男人心怀的过程、感受以及男女双方饮酒盟誓细节,突出表达了女方对有情郎忠贞不渝的爱情。歌中唱道:“四杯酒,共一双,上无老小下无娘。上前忘了多和少,一人做事一人担。五杯酒,五端阳,菖蒲药酒摆中堂。郎吃三杯喜哈醉,妹吃三杯下牙床。”可供研究彝族历史及民歌艺术作参考。1985年5月华宁县华溪小寨李凤珍口述,李红、赵振纪搜集整理。32开,3页48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结婚仪式歌(华宁)彝语南部方言风俗民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汉族聚居区。彝族青年男女举行结婚复杂仪式须要念唱的词调,自由散文诗体,共分为9种。第1种“坐堂调”,亲人要准备一条长长的红布带,将新郎新娘由布带两头绕挂联结起来(叫“挂红”),父亲母亲给儿挂红时,请人唱“坐堂调”,祝愿新婚夫妻荣华富贵,孝顺父母;第2种词调叫“做花枝会”,由陪郎念,赞扬新房布置的精美华丽;第3种叫“下席调”,由陪郎念,主要称颂餐桌的华贵;第4种为“从朗家去娶亲的挂红调”,由陪郎念,主要讲如何把新娘接回家;第5种调是“从新娘家起身时的桂红调”,陪郎念,赞新娘的盛装;第6调为“退车马”,描述娘家、婆家迎(送)亲车马交接的场景,并许愿各种美好的保佑;第7段是“拜堂调”,讲生活幸福,早生子孙;第8段是“安席调”,描绘厨师施展技艺;第9篇为“一般挂红调”,主要讲婚姻配得好,老幼享富贵。可供研究彝族历史风俗及民歌艺术作参考。1985年5月华宁县通红甸李汇昌、尹广仁口述,尹广全、赵振纪搜集整理。32开,8页179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一个老倌七十七(华宁) 彝语南部方言风情民谣,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属顺口溜式的白话叙事诗。内容讲述古代一位老者老来娶妻生子找亲家的风情礼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景况,尤其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经济面貌。其尾部唱词为:“大红丝线水红心,打只镯头送人亲,哥嫌重妹嫌轻,买只丝线送人亲。”可供研究彝族古代社会历史及大众民歌艺术作参考。华宁县华溪小寨李凤珍演唱,李红搜集整理。32开,1页14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编,1989年10月内部编印。(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小小星星十二行(华宁县) 彝语南部方言婚姻嫁礼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聚居区。歌中描绘了姑娘出嫁前一段时间所作准备工作的系列生动情节,包括置办陪嫁家具、制作银饰品、梳妆、哥嫂教导等。歌中唱道:“大哥陪嫁金板凳,二哥陪嫁金粉田……,大嫂教我盘龙髻,二嫂教我梳滑头,三嫂教我孝公婆……南京城里银匠,北京城里请匠爷,二位匠爷一起到,这对银圈打得成,一打蛟龙来戏水,二打鲤鱼条龙们……”。可供研究彝族民歌民俗作参考。1986年华宁县华溪小寨姚凤珍、施桂珍讲唱,赵振纪搜集整理。32开,2页26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华宁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编,1989年10月内部编印。(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退车马(华宁)彝语南部方言婚姻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汉族聚居区。青年男女结婚,举行送亲、迎亲仪式中途交换车马时须请人念唱的词调。描述娘家、婆家迎(送)亲车马的生动场景,祝愿幸福生活。歌中唱道:“十七十八天地开,新娘到此车马来。娘家车马请转去,婆家车马请来迎。”“新人才走娘家来,快整衣冠下马来。新人下马手指金星抱宝瓶,宝瓶不是凡间造,不装金来不装银,中间装的雄黄酒,今日拿来敬喜神”。可供研究彝族历史习俗及民歌艺术作参考。1985年5月华宁县通红甸李汇昌、尹广仁口述,尹广全、赵振纪搜集整理。32开,3页67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中的《结婚仪式调》篇章,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坐堂调(华宁)彝语南部方言婚姻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华宁县彝族、汉族聚居区。青年男女结婚仪式,亲人(父母)要准备一条长长的红布带,将新郎新娘由布带两头绕挂联结起来(叫“挂红”),当时请人唱“坐堂调”,意为将吉祥美好事物都“挂”过来,祝愿新婚夫妻荣华富贵,孝顺父母。歌中唱道:“一挂天长地久,二挂地久天长,三挂荣华富贵,四挂儿孙满堂……。”可供研究彝族历史习俗及民歌艺术作参考。1985年5月华宁县通红甸李汇昌、尹广仁口述,尹广全、赵振纪搜集整理。32开,1页19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华宁县集成卷》中的《结婚仪式调》篇章,华宁县民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9年内部出版。(普开福) 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巫歌(喂马草)(易门)彝语南部方言仪式歌,流传于云南省易门县彝族聚居区。形式为五言诗,篇名称“喂马草”(驱邪活动),是彝族那苏支系里的“苏镲罕儿叵(巫婆)”进行原始宗教活动时的开场词。歌中唱道:“阿三你快来啊四你快来,大马栓大门,小马栓小门,快来喂马草,准备开光了。”可供研究彝族原始宗教作参考。易门县十街乡柏秀英演唱,泮潮采录。32开,1页7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易门县集成卷》,易门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版。(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跳十二月(易门) 彝语南部方言民歌,流传于云南省易门县彝族聚居区。形式为七言四句诗,以十二个月的名称和当月的一个重大节日排头。内容开头和结尾讲述彝族民间相互邀约唱歌跳乐的场景和乐趣,中间多数段落通过讲唱民族节日活动和传统优良风俗生动地反映出对祖先对历史的崇敬,表达了亲人感情和男女之间友谊情爱的自然追求,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艺术性。歌中唱道:“六月里,六月会,六月有个叫魂节,头声叫起大门开,二声叫起兄妹回。七月里,七月半,七月有个叫魂节,一祭天地来开恩,二祭老祖报母恩。”可供研究彝族民歌艺术和历史作参考。易门县十街乡方云亮等演唱,泮潮采录。32开,2页24行。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易门县集成卷》,易门县文化局、民委、文化馆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版。(普开福)Y8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