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节庆纪实

新年开拍:元江洼垤彝族“扎来”

作者:杨有德 发布时间:2021-01-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

村里过年杀猪时,邻里相亲都会互相帮忙。

“扎来”,彝话就是“过年”。2021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回到洼垤乡参加了“扎来”。元江县洼垤乡是我父母的老家,但我不在这个乡出生和长大。通过这一次过年,可谓是基本了解熟悉了故乡洼垤彝族的过年。Rf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村里过年杀猪时,邻里相亲都会互相帮忙。

元旦前,天气预报今年的跨年是寒流天气,我心想:这一定是一个寒冷的彝族年。从1号到4号,我先后到过坡垤、罗垤、它吉克、肥开、垤且龙、业白(大小寨)、都堵等九个村寨,走村、串门,所到之处,凡是碰到正在宰猪杀羊的彝族老乡们,都会叫我们到他们家里吃饭喝酒,浓浓的乡音乡情和年味,让我们满心欢喜。也许是老乡们太热情了,根本没有感觉到寒流已经到来,一路上伴随我们的是暖暖的太阳、和煦的山风和热情的笑脸。Rf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村里过年杀猪总是忙碌而喜庆。

1号早上,为了拍摄老乡们天不亮就开始杀猪的场景,我们趁着夜色赶到罗垤村时,猪的叫声已经回荡在村子的上空,在公共太阳能电灯竿上灯光的照耀下,几个壮汉正在把肥猪按倒用绳索捆绑。罗垤已经是新农村,村里的猪圈都统一搬到村外去了,此时,村民们正在陆续把准备宰杀的肥猪从村外赶回村里,现在村里已经闻不到过去的猪圈臭味。有的农户宰杀的肥猪多达两头甚至三头,听说有一家肥猪重达六百多斤,创下本村纪录。Rf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村里忙着帮忙杀猪的乡亲们。

有的家庭除了杀猪外,还宰杀山羊、土鸡,土狗,有的还买来了牛肉。生活水平提高了,饭桌上也变得丰富起来了。男人们负责杀猪,妇女们正在灌血肠、穿香肠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还饶有兴致的打起了糯米粑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子的打粑粑。先把糯米蒸熟后,把米饭装进白糖编织口袋里,由一个人用手握紧袋子的端口,另外两个人则拿着木棍在装有糯米饭的口袋上使劲反复的敲打,一直把米饭打得细腻和粘连,才开始用手做成圆型的粑粑。Rf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过年家家户户蒸糯米饭, 蒸熟后作为装糯米血肠和做粑粑的原材料。

到了吃饭时候,年轻的彝族妇女端着自家酿制的白酒,来到客人面前唱敬酒歌,一位妇女还用彝话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厚道的主人还会往你的碗里夹上一块能够盖住饭碗的大肥肉,以表示彝族人的热情好客,一位当地的一位摄友饭后告诉我说:我先后吃下了三块大肥肉,也许是我当时沉浸在唱歌敬酒的气氛中,竟忘了我自己的这份吃相了。在洼垤乡政府工作仅仅一年多的外乡人小王说:“洼垤彝族很热情,很有感染力。我虽然参加工作时间很短,但已经学会了一些彝族话”,当我看到她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有时会用彝话对答时,我感觉她很厉害,真是不简单!(2021年1月11日)Rf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妇女们在做猪肉制品。

image.png

做穿香肠。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做彝族糯米肠。

image.png

打糯米粑粑。

image.png

这是在口袋里经过敲打后的糯米饭,经手工再做成粑粑。

image.png

正在腌制箩卜丝肉。

image.png

农家自制豆腐 准备做乳腐用。

image.png

在县城里工作的年轻人,回家过年也是做菜的好手。

image.png

保持传统炼猪油的习俗不变。

image.png

丰富的菜肴。

image.png

现在城市里什么都买现成的,淡化了过年过节的味道,在这里依然保存着过年的原味。这是在炸酥肉。

image.png

彝族豆腐宴。

image.png

彝族风味糯米肠。

image.png

竹桌草墩席。

image.png

唱彝族敬酒歌

image.png

彝族年文化活动。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作者简介:杨有德,彝族,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乡土摄影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