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刻壁画《凉山风情》_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 云南彝学会 四川彝学会 贵州彝学会 广西彝学会
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工艺美术 > 名家追踪

凉山艺术经典诞生记 | 漆刻壁画《凉山风情》

作者:米赢 钟玉成 发布时间:2019-05-10 原出处:凉山日报全媒体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壁画类铜奖——漆刻壁画《凉山风情》:经典难再续?!

  凉山新闻网讯 以三维空间表现手段构图,整幅作品高约1.7米,宽(长)约5米,《凉山风情》由5部分元素构成:原始狩猎、农业和畜牧业、彝族年节习俗、天文历法、民族手工艺和生活习俗,全部在底板上勾画好原始线条后,用刻刀慢慢沿线条纹路雕琢和刻槽而成,之后上色是用的彝族漆器原料。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凉山风情》摘得壁画类铜奖。一幅凝聚了8位创作者灵感和心血,代表了凉山优秀民族文化基因的作品,至此亮相并成为经典,也成为建州以来,目前唯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集体创作作品,也成为凉山文化艺术走出凉山,宣传凉山,打响凉山品牌,步入国内顶级艺术殿堂的第一波作品。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风情》 漆刻壁画 第六届全国美展壁画类铜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风情》 漆刻壁画 第六届全国美展壁画类铜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7月,西昌到昭觉县的沿途,各种鲜花盛开,其中,花期接近尾声的索玛花在一些山头上显得特别妖娆。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是全国各地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当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油画系的阿古扎摩(汉名卢德富)和几个同学一道,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前往昭觉县采风。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20岁出头的阿古扎摩来说,世界很热,情感很热,青春的风景里,总有一些记忆和喧嚣无关。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让阿古扎摩和同学们喜出望外的是,在当年的昭觉县展览馆创作室内,他们见到了一个日后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的创作组,见到了当时凉山画界的“明星”画家钱来忠、康绍熙、何昌林、阿勒郁惹、王耀先、马占禄、张华文和胡金辉等。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见到这些即将在全国成名成家的画家,阿古扎摩和同学们立即忘掉了另一个热潮——1982年7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在马德里进行。意大利足球队以3:1战胜联邦德国,夺得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成为巴西之后,第二支三度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许作为美术系的学生,当画笔和足球同时伸出橄榄枝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前者,关于足球的狂热,总是略低画布和颜料一筹。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一时间段,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州30周年,凉山州委、州政府向全州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及州级各部、委、局发出了关于成立建州3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的通知,号召全州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振奋革命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努力搞好工农业生产,搞好本职工作,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以最好的成绩向建州30周年献礼。”(《凉山报》1982年7月8日)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漆刻壁画《凉山风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制奖章。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漆刻壁画《凉山风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制奖章。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古扎摩和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当时为建州30周年献礼而创作的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创作组和这幅后来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作品。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年后的1984年,喜讯传至凉山: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凉山风情》摘得壁画类铜奖,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幅凝聚了8位创作者灵感和心血,代表了凉山优秀民族文化基因的作品,至此亮相并成为经典,也成为建州以来,目前唯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集体创作作品。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高荣誉/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没想到会得奖。”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2月14日,《凉山风情》主创者之一的康绍熙想起那段时间的日子,心中充满怀念。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绍熙后来调动工作,成为凉山日报社的资深美编,直到退休。彼时,他和另外7位原创者一起,都是从全州各个县的文化馆或者教师队伍里被选拔上来,专职进行创作。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候,凉山和全国一样,刚刚尝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人们的精神状态都带着明显激昂的,向上的,新鲜感和创作激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民日报》1985å¹´4月7日第八版刊登了《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民日报》1985年4月7日第八版刊登了《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时候,全州上下都显示出了一种时不我待的创作热潮,音乐、美术、舞蹈、绘画和摄影,都在萌动着一股积极的情愫,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的领域争分夺秒,社会转型带来的新鲜事物潮流方向,给原创者提供了最好的营养和土壤。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9月30日,隆重的建州30周年庆祝大会在西昌举行,《凉山风情》也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一致赞扬,特别是得到了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的充分肯定。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隔两年后,一个全国性的,含金量空前的奖项,颁发给了《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4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了“第六届全国美展”,并决定之后国庆逢五、逢十双方均依此顺序合作举办,这届美展既是国家级全国美展,也成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美术界的成果的总检阅及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届全国美展展出作品3724件,分15个品种,于1984年10月国庆节期间在南京、沈阳、北京、成都、杭州、上海、西安、广州、长沙等全国9大城市同时举行,同年12月至1985年1月又将各展区优秀作品集中在北京展出,同时增加“港澳台特邀展”,并由朱宣咸负责编辑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大型美术文献画册。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常幸运的是,在四川省推举选送的美术作品中,《凉山风情》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民族性,成为全省入选全国美展的少量作品之一,也成为凉山文化艺术走出凉山,宣传凉山,打响凉山品牌,步入国内顶级艺术殿堂的第一波作品。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品特点/5个部分构成,民族元素是主打

  主题直奔“建州30周年”,意味着这幅画的主题,离不开凉山的风土人文和历史文化链接。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据2017年底的统计资料,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汉、藏、回、蒙、苗、傈僳、傣、纳西、布依、壮、白、满、土家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21万,其中彝族人口275.7万占52.92%。中国有近900万彝族人口(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871万),凉山占到了30%左右。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隔36年,康绍熙老师谈起当年和另外7位老师一起创作《凉山风情》的情景仍感慨良多。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隔36年,康绍熙老师谈起当年和另外7位老师一起创作《凉山风情》的情景仍感慨良多。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献礼建州30周年,创作方向和内容,肯定和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习俗相关,民族元素应该是主打。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经过接近3个月集体创作出来的这幅《凉山风情》,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浓郁的彝族文化标识,成为外人认识凉山的第一窗口和切入点。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三维空间表现手段构图,整幅作品高约1.7米,宽(长)约5米,《凉山风情》由5部分元素构成:原始狩猎、农业和畜牧业、彝族年节习俗、天文历法、民族手工艺和生活习俗,全部在底板上勾画好原始线条后,用刻刀慢慢沿线条纹路雕琢和刻槽而成,之后上色是用的彝族漆器原料。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纵观整幅画,画面层次起伏不明显,构图用力均匀,画面的色泽饱满,彝族人使用最多的红黄黑占据主导,通过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简单的历史线条勾勒,生动再现了凉山一步跨千年的历史脉络,画面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深刻互动,既表现了改革开放好政策下凉山发展的步伐,也点明了彝族人生活日新月异的大好时光。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幅点题时代背景,点题美好生活蒸蒸日上的现代漆刻壁画,画作内容丰富,贴近形势和现实,每次参观,观者内心都会涌动无限遐想,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对一个族群历史的回顾和展望,都可能是情愫诱因。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作过程/画了两个月,天气和激情一样火热

  “大概画了近两个月。”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受采访时,康绍熙记得,1982年年初,他们就接到了任务通知,后来在5月份左右,他就从原单位美姑县文化馆被抽调到昭觉县,和来自其他单位的7位美术工作者一起,共同完成这幅后来成名的《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原来单位抽调,离开一个固守已久的园地,对于包括康绍熙在内的8位全州美术界当时的大咖来说,不啻是一次创作激情的再次翻篇。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烈,文艺创作的风潮正盛,这对于创作团队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创作气氛。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作品的主调定下来后,主笔的应该是钱来忠和何昌林。”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生时代就见证了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阿古扎摩,后来是凉山州文化馆的专业创作员,是“彝族绘画”即“彝画”理论提出者和实践者。他和康绍熙都记得,当时的创作组,谁负责创意,谁负责刻刀,谁负责上色,谁负责线条底稿原创,谁又负责修改和参考,谁负责彝族文化顾问工作,都是分工明确的。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家共同完成的作品,谁也不是主角,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我认为应该是有的,就是钱来忠老师。”时隔36年,康绍熙依稀记得,那个时候的创作主题定版后,大家一起开过会,也开过间断的研讨会,最后定基调的,好像就是钱来忠。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气热,6月的昭觉县展览馆内也一样。”在这样酷热难耐的时间段内进行创作,也只有心中有火,手中有梦的青年人,才能实现得了吧。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作时间持续了近两个月,到阿古扎摩和同学们到昭觉采风的7月中旬,已经是这幅作品的送审和最后定稿时间了。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作期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没有?”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5岁的康绍熙退休在家一直坚持画画。他努力回忆起那时候的时光后,说,“只记得天气很热,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很高,互相学习的热情很高外,好像也没有过多的趣事发生。”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在那样的时代产生的大型彝族漆刻壁画《凉山风情》的每一道工序里,是否也镶嵌了太多的浪漫音符和诗歌的温度?今天的观众和美术发烧友,第一时间看到这幅画,应该是会有共振和感应的。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是一个时代最好的符号和承载,也是一个时代的足迹记录。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7月8日的《凉山报》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创造最好的成绩,迎接建州三十周年》的社论,文中曾这样期待当年的建州30周年——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应热情地、积极地响应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号召,着重抓好民族团结和发展经济两件大事,搞好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总结三十年来的丰富经验,吸取有益的教训,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出色……让我们振奋革命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努力搞好工农业生产,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把‘五讲四美’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以最好的成绩迎接建州三十周年纪念日的到来。”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的背景下,两个多月后,大型漆刻壁画《凉山风情》震撼了前来参加建州30周年的各界来宾,也在情理之中。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延伸思考/《凉山风情》之后,经典如何传承?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网络时代的便捷和本身文化地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凉山的地理标识和人文风情坐标,成为外人了解、进入凉山的第一视觉。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漆刻壁画《凉山风情》曾经在视觉美感的传递和文化元素的浸透功能上,为人们的理解和融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风情》出来后,市面上出来的很多造型艺术品或多或少抄袭和复制了我们的这个作品,现在这些彝族文化元素被更多的用于商业上了。”康绍熙说,被更多的人盗版或者复制这个作品,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这个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推介凉山美誉度之间是匹配的。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一定是机缘巧合,漆刻壁画《凉山风情》成功摘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荣誉后,已经成为了凉山风情的经典载体。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之后的漆刻壁画创作后继有人吗?经典如何传承?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术工艺的网络操作模式和可借鉴的模板日益丰富,加上美术理论、从业者的知识储备,在一定时段内的转化越来越高级。时下,创作一幅作品的成本正在降低,但是原创的机会和可能也在降低。同质化和泛普遍性的作品正在拉开消费者和原创者之间的距离,这可能是一种趋势,但不一定是一种可取或者长远的美梦。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围绕凉山人特别是彝族人的生活进行长时间的追踪采访和收集材料,创作一些接地气的、多元化的民间生活场景,显得尤为珍贵。”康绍熙对于《凉山风情》作品之后壁画传统经典如何构建和传承,有自己的看法。归纳起来就是不要过度粉饰生活,要有人文精神,对美的理解要站得高,作品一定要有感染力,能够打动人,“画画不仅是一种手法,心里的想法更加重要,需要付出一生的时间,靠投机取巧是达不到创作巅峰的。”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获得全国美展铜奖之后,关于漆刻壁画,康绍熙、钱来忠、罗康祥等画家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阿古扎摩的漆刻壁画作品《支格阿尔》曾经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上参加过展览,《洪水的故事》(又名《居木三兄弟》)曾经获得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类一等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我还带过几个学徒,但他们后来都没坚持这门手艺,而是走另外的艺术道路了。”30多年后,50多岁的阿古扎摩说,在凉山除了自己还在漆刻壁画阵地上坚守而外,该画种在凉山的发展似乎显得缓慢了一些,没有从更多渠道发现有知名度的作者和原创作品的信息。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一门曾经获得全国美展大奖青睐的艺术品种,到现在被边缘化或者走下坡路,究其原因,阿古扎摩认为有两点避不开,一是原来的创作队伍被分流后,特别是钱来忠老师离开凉山后,创作思想去中心化,创作热情遇冷;二是遇到社会转型和变革,一切以经济建设为前提占主导加速了这种艺术类别创作路线的变样,更多的创作者没能熬过寒冬。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即将开展,阿古扎摩说,他准备送两幅作品去参展,一幅是《凉山春韵》,一幅是《阿依几几》,两幅画都是他多年来的创作结晶,但漆刻壁画是否还如当年一样受欢迎,他心里没底。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风情》漆刻壁画创作得奖后,经典如何传承,后来者在哪里?这个问题,也许是一个问题。(文/记者 米赢 图/记者 钟玉成)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关阅读】来看看,是哪8位美术老师共同创作了《凉山风情》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日报》1984å¹´12月28日第四版刊登了《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日报》1984年12月28日第四版刊登了《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集体的力量,总是在时代潮流中,被涂上光荣的光芒。那时候,为了给凉山彝族自治州建州30周年献礼,凉山各族人民的心情,非常需要一幅大型壁画来承载和表现。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有幸遇到这样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对于每一位被抽调参与创作的美术人来说,都是幸运的,难忘的。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凉山风情》选择了这8位美术家,还是这8位参与原创的作者,冥冥中注定要和这样一段历史相遇相守,不得而知。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来,作为见证和拥有这样一幅历史意义非常明显的原创画作的我们,能做的是铭记和借鉴些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文化根脉。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原创者的名字,就是记住这幅画的最佳途径,是如此才华横溢的8位老师,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历史画卷,共同创作了这幅经典的漆刻壁画《凉山风情》。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还是按照送展当时的署名排名,记录他们的名字和简历吧——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勒郁惹:彝族,四川金阳人,擅长版画,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民族班,曾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工作,曾任凉山州文化局副局长。作品《酒歌》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美展并获奖,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绍熙:196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染织专业,后分配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文化馆工作。1985年调任《凉山日报》任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水粉画。其中,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水粉画《娜果家的牛羊》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综合版画《彝族婚礼》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获1986年四川版画节金牛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何昌林:著名画家,四川新都人。197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分配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局从事美术辅导和美术创作工作,四川美术出版社编审(正高级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至2005年为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签约画家;2012年5月27日,“写生为大——何昌林画展”个人画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幕,画展由著名国画大师吴冠中题词。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2年创作的组画《火把节》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佳作奖”;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1991年,作品《彝家的太阳》入选“日本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的《记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60周年中国当代版画新作展;2009出版《何昌林画集·山水卷》;2010出版《国画名家经典何昌林》;2011出版《顶笠堂笔记》。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耀先:汉族,1946年2月生于山西省介休县,196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7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进修班。先后担任雷波县文化馆副馆长、馆长,雷波县政协常委、凉山州政协委员,1982年参加四川美术家协会,1991年被评为雷波县科技拔尖人才。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0年,其中作品《月园曲》在四川青年美术作品展展出,1984年《伙伴》参加四川省新风貌画展,1984年与钱来钟等7人创作漆刻壁画《凉山风情》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1989年《凉山在飞跃》获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凉山州美术展览三等奖,2014年《五彩凉山五彩梦》获第四届民族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美术、摄影、书法展览三等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仍然在为雷波县文化馆举办免费美术培训班,辅导初中和高中学生。培训的学生考上各大美术学院有七、八十人,还协助单位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钱来忠:别号然斋、半聪。擅长年画、版画、水墨画。196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75年至2003年,先后任过四川省艺术馆馆长、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品有版画《奴隶创造历史·国家主人》《巡回宣传员》、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合作)、国画《康巴汉子》《狩猎图》等,出版有《钱来忠画选》数种。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占禄:彝族,四川越西人,196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原任越西县文化馆馆长,后任越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凉山州美协顾问(原为副主席),凉山州彝学会会员,越西县彝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作品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合作)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彝族婚礼》(套色版画,合作)选入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并获四川省“金牛奖”。《洪水的故事(又名居木三兄弟)》大型漆刻画,合作)获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一等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华文:男,原来宁南县文化馆创作员,后来调离凉山。1942年10月生于重庆市,1959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64年报送四川美院深造,1968年毕业该院工艺美术学院。为张大千美术学院专业教师、副教授。张大千美术学院顾问,多幅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胡金辉:彝族,四川甘洛县人,擅长版画、装饰漆画。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民族班。曾参加集体合作的组画《奴隶们创造历史》《凉山风情》(合作)、《支格阿尔》《阿惹妞》《居木三兄弟》《在过去刀耕火种的地方》等,漆画《阿莫尼惹》组画四幅获得全国美展铜牌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作品入选国内外美展,版画《描绘》《猎》《绣》《山村姐妹》《静夜》获省作品奖。版画《描绘》《打荞子》《绣》等作品被国外收藏。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位美术工作者共同打造一幅作品,是他们的心血和热爱铸就了一部彝族当代文化史上的佳作。 (记者 米赢)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手记】传承,只能交给时间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漆刻壁画《凉山风情》在展出的3724件作品中,跻身前列,摘取了铜质奖章,同时成为《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大型美术文献画册里面的一个重点符号,在一定意义上,是凉山文化符号在全国大舞台的隆重亮相,吹响了凉山彝族文化登上高级别艺术展览领域的冲锋号,难能可贵。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此,光荣之歌一路高唱,以钱来忠、康绍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美术人才,用自己五彩斑斓的画笔和刀法,传递出了大凉山厚重深刻的艺术养分,为世界输送了美轮美奂的彝人形象和独领风骚的凉山文化艺术之风。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得奖34年后,当记者通过采访“凉山彝族经典”系列作品《凉山风情》漆刻壁画时,在被该作品的思想含量和艺术高度所折服的同时,也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时下,漆刻壁画这一凉山骄傲的艺术门类,正在成为一种冷门艺术,或者说边缘艺术,几乎没有学生愿意静下心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提炼。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还在坚持这一创作技艺的阿古扎摩说:“之前有几个学生跟着我学习,后来他们发现这个艺术门类一时半会挣不到钱,都退学了。”也许,这是这个门类(限在凉山)受冷或者濒临边缘化的一个核心因素,但是,也不应该全是。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门艺术的生长和繁荣,总有其起伏变化和发展规律,时间和实践,市场利益的缩小或者受众的审美需求,技术革命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达等等都有可能是使这一艺术形态变化的诱因。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无论如何,在大凉山,《凉山风情》成为经典之后,谁是她的传人,谁又将继续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之弦,也许只能交给时间了。 (记者 米赢)ho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aidu
map